第1篇: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猜你正在谁的红果多说课稿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四课“谁的红果多”。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本课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拿着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必须有的一个环节,也为本节课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做好了铺垫,学生
在说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必然会说数的组成,所以在课前我复习了数的组成和计数器上的数位。游戏的教学也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和老师做游戏,所以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实施教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熊和小猴去森林里宝贝,看看他们都了些什么呀。出事情景图。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能到哪些数学信息呢?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他们到底谁拿的多呢?小朋友愿意来帮助小猴和小熊吗?让学生编故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
(三)探究新知、体验领悟:
“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交流讨论,让学生分别用数数、摆小棒、摆小方格的方法演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指导学生在用计数器演示来比较18和21谁大谁小,接着在比一比中直接比较32比34、100>99的大小。让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各种比法
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三位数和两位数比,三位数大。这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我们的数位顺序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教材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发现并体会数轴怎么比较。最后是练习作业的设计、板书的设计都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说课稿范文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比如小棒、小方块儿等,再引深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特征。
五、说学习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第2篇: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三、说教法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说学法分析
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交流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说过程分析
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顺应孩子天性,所以本节课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提升”,努力打造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课堂。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利用猜数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请把你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让学生提示一下老师,猜的大了还是小了。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身边就有数学,就是在童话世界里也有数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幻想的心理,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老师带你们去参加森林举行的采红果比赛,愿意吗?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小猴和小熊却大吵了起来,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红果多,到底谁的红果多呢?(课件出示)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当裁判,小猴和小熊谁的红果多呢?这就是我们静学习的主要内容――比较数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明确学习任务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请小裁判们利用教具、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交流,用哪些方法能比较21和18的大小呢?把想到的方法先在组内交流。在小徐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倾听同学发言,到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然后汇报,学生到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1:数数的方法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利用数数的基础和活动经验,顺着数,后数到的数必先数到的数大,可利用刻度尺比较和验证。
方法2:一个“标准数”比较。学生会以20为“标准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1比20答,10还不到20,所以21>18)方法3:小棒或方块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
大小关系。
充分鼓励学生用原有的经验去思考、去逐步探索、并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思维。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右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方法5:数位比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后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谁大谁小,体现了“位值”思想。
当小组汇报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用学具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既是鼓励、赞扬。示范高水平的思维,做到知识共享。既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又能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数学学习不再是吃他人咀嚼过的,而是自己品味数学,有滋有味吸收养分的数学文化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