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什么是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是指说什么的问题,它是说课活动的核⼼。内容的完整与内容的处理,显⽰着说课者的说课技能、知识⽔平和学科教学的专业素质,⾃然也直接关系到说课的质量。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1.说教材
  说教材,就是说“教什么”,它是说课的基础内容,说课中⼀般要说清楚五个⽅⾯的内容:
  ①课题
  课题,就是所教课⽂的题⽬(但如果说的是作⽂课、练习课,就要根据习作或练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了)。通常情况,课题要求板书,并在说课开始时即交代清楚。如果需要2个以上课时完成的课,还应该包括对⾃⼰说的是那个教时的课作出交代。
  ②教材内容
  如课⽂的主要内容和中⼼思想是什么?是分⼏部分写的,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写法上有哪些特⾊(如⽂章结构的特点、开头结尾、语⾔、叙述⽅式的特⾊等)及作者或写作的时代背景等。
  介绍教材内容,不仅是为了让听众了解说课者所授课的内容,也是为听众提供对说课者随后即要说及的
根据教材内容所要采取的教法、学法、教材处理等教学⾏为是否合理、科学作出判断的前提条件。教材介绍是说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说课时间长短,都不能缺少。
  ③⼤纲
  教学⼤纲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中处理教材的依据。说⼤纲就是说清⼤纲对所说课和说课有关年级,在语⽂知识和语⽂能⼒诸⽅⾯的要求,此外,还包括说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落实⼤纲的要求。
  ④教学⽬标
  所谓教学⽬标,指的是通过教学过程,预期学⽣可能产⽣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标与教学要求是既有密切联系,⼜有区别的。教学要求指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预期学⽣得到的结果。说课时,教师可任选⼀种述之,但须注意不能把这两种不同体系的术语混为⼀谈),是教师教学⾏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判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教学⽬标的制定,要全⾯、正确、合理、具体。如果说的是⼏个教时中其中⼀个教时课的时候,则除了需说清楚整篇课⽂的教学⽬标外,还应说清所说课时的教学⽬标。
  ⑤教学的重、难点
  ⼀篇课⽂或⼀堂课根据教学⽬的必须着重讲解和学习的内容称之谓“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指学⽣不理
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的,有时⼜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说课不光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理由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法,均要⼀⼀陈述清楚。
  2.说教法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学⽅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的能⼒慎重选择。教学⽅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势、适⽤环境和局限性。说课时不能笼统地说哪种教学⽅法好,哪种教学⽅法不好。由于教学中,往往要运⽤多种教学⽅法,所以说教法还应说出以哪种教法为主(即说出基本教法),哪些教学⽅法为辅,以及所以选择这些教法的理论依据。说教法⼀般可采⽤以下这两种⽅法:
  ①在说教材后先概括地说说教法,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
  ②先穿插在说教学程序中详细介绍教法的运⽤,再在说完教学程序后概括,说清运⽤了哪些教法以及选择、运⽤这些教法的理论根据。
  3.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获取知识,形成能⼒的⽅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
就学习的⽅法⽽⾔,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段等等。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对学⽣进⾏学习⽅法的传授、诊治,使学⽣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法,进⽽形成独⽴的语⽂技能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进⾏学法指导,与选择正确的教学⽅法同等重要。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丰富,如指导学⽣阅读、掌握分段的知识,学会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等等。说学法指导像说教法⼀样,可以先概括地说出该课时教学将重点指导哪些学法。以哪些学法为辅,其根据是什么。然后再在说教学程序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陈述。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此外,说学法时还须结合分析学情,即说说所授课班级学⽣与所授教材教学有关情况的分析,如学⽣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学习习惯和学习潜能等等。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指学习论的科学依据。学习论是⼀门专门研究学⽣学习问题的科学理论,内容包括对学⽣的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法及学习的⽣理、⼼理基础研究等等。⾄于说课中的说学法,最重要的是说明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既“学会”⼜“会学”,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的。
  4.说教学过程
  从本质上理解,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某⼀具体的⽬的任务,借助⼀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段,帮助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使学⽣⾝⼼健康发展的师⽣共同活动的过程。简⽽⾔之,则是指⼀个具体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过渡⾃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说教学过程,主要
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练习和课堂⼩结6个⽅⾯内容。其中的教学环节,是说教学过程的⼀条重要线索,教学过程⼀般可按此线索叙说。在具体按教学环节说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先说出教什么、再说怎样教,包括如何进⾏反馈、矫正、⼩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等等。教学过程要求说得具体、详细,但⼜不能等同于课堂实录。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如何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可以展开来细说,⼀般的环节则可简略⼀些。
  5.说板书设计
  在语⽂教学中,板书是⼀种被普遍采⽤的教学⼿段。在说课活动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的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说课中的板书,⼀般有两种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板书,这种板书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所作的板书是完全⼀致的。另⼀种板书则是说课者板书⾃⼰的说课思路,也可以称之板书说课提纲。如:
  ⼀、教材
  教学要求:
  ①⽣字新词,达到四会。
  ②理清⽂章层次。
  ③学习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教育学⽣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教学重点: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环境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法:幻灯导读法、讨论法、对⽐法。
  三、学法:运⽤“剖析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法。
  四、教学程序:
  ①初读课⽂,整体感知。(会⽂)
  ②细读课⽂,分清层次。(探路)
  ③重点点拨,理解内容。(⼊境)
  ④总结深化,领会内涵。(悟理)
  这种板书设计,主要⽬的不是为了学⽣的学习,⽽是为了展⽰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和说课的轨迹。听者可以借助此更清晰地了解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及课堂教学的安排,并以此来帮助评判说课者的说课⽔平。
  6.说理论根据
  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说课之所以能促使教师钻研教学理论,提⾼理论素养的⼀个重要原因。说课⽤来作理论依据的通常是这样四类:①教学⼤纲、教材类型、语⽂学科的特点、规律;②语⽂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理学、教学论及其他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③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论;④⼀切已被社会认可或已形成⼴泛共识或已得到实践证明的事实、公理、规律、法则或约定俗成的习惯、⾏为、认识、观点等等。
  说课中的说理论根据须注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画龙点晴,不要每个教学举措都说理论根据或不管需要不需要,都⼀概把有关甚⾄是⽆多少联系的理论都端出来。以⾄罗罗嗦嗦,让⼈有⼀种“卖弄”或画蛇添⾜的感觉。其次是所说的理论还要做到准确、具体、贴切,与教学举措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对得上号的,切忌教条式地照搬,或空话、⼤话、⾔之⽆物,如“根据⼤纲要求,语⽂教学的规律,我班学⽣的实际、特制定……”之类的说法。
  范⽂⼀
  ⼀、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建设开放⽽有活⼒的语⽂课程,因此语⽂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活的联系,在语⽂课程中学到其他⽅⾯的知识和⽅法。”《春⾬的⾊彩》这篇课⽂正是体现上⾯理念的⼀个好例⼦。
  ⼆、教材分析
  课⽂以学⽣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鸟争论:春⾬到底是什么颜⾊的?来让学⽣感受春⾬给⼤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热爱⼤⾃然的感情。本⽂共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是第1⾃然段,写春⾬的形象。第⼆部分是第25⾃然段,写三只⼩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然段,也是写春⾬的形象。第⼆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通过多种活动,浓墨重彩地让学⽣积累语感,体会感情。
  三、教学⽬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朗读表达感受。
  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给⼤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春⾬,热爱⼤⾃然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设计我努⼒体现以下⼏点:
  第⼀、综合性设计,沟通语⽂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活的联系,努⼒建设开放⽽有活⼒的语⽂课程。
  第⼆、以题统⽂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且始终抓住课题
  第三、诵读法设计。
  运⽤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进⾏语⾔训练的⽬的。
  第四、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通过图⽚、歌曲、表演、录⾳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主性设计。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基本流程是:
  ⼀、在导⼊部分,⽼师声情并茂地说:孩⼦们,春天来了,春⾬也来了,你们听,它轻轻地落到了地上,它的声⾳是什么样的呀?师⽣共同模拟⾬声,沙沙沙。之后,多媒体播放歌曲《⼩⾬沙沙》。模拟⾬声是唤起孩⼦已有的感觉经验,把轻快的⾳乐融⼊课堂,是激发学⽣对春⾬的喜爱,更好的让孩⼦⼊情⼊境。)
  ⼆、在整体感知课⽂时,我利⽤课题,引起学⽣思考:孩⼦们,你们知道春⾬是什么颜⾊的吗?(看图⽚,出⽰课题)接下来,我放映直观形象的图⽚,形象⽣动的描述课⽂燕⼦、⿇雀、⼩黄莺对春⾬的争论,创造出优美的情境,让学⽣初步感受春⾬的美。)
  三、在学⽣⾃由读课⽂环节,⽼师先提出读书要求,再让学⽣⾃由读课⽂,接着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通顺了。最后,指名读课⽂。⼀⽅⾯有⽼师⽅法的引导,另⼀⽅⾯有学⽣的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四、读完课⽂,来认读⽣字新词。出⽰⽣词图⽚时,把他们称作孩⼦们的新朋友,从⼼理上增加亲切感,采⽤齐读,指名读,抢读多种形式,并侧重于后进⽣,尽量使每个孩⼦都掌握住,为熟读课⽂打好基础)
  五、品读课⽂环节,我根据课⽂内容,借助通过图⽚、表演、录⾳等形式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的理解,感悟春⾬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处理课⽂第⼀部分,(第⼀⾃然段)主要引导朗读。细细的春⾬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呢?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师再⽰范读,要引导学⽣读得轻⼀点,慢⼀点。学⽣体会读,互相听读,最后在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春⾬的特点。
  处理课⽂第⼆部分,
  ⾸先看⼩鸟图⽚,提出中⼼问题:春⾬是什么颜⾊的?为什么?以它通领全⽂。
  接着分⼩组读课⽂,表演.1.⽼师说:今天,参加争论的有⼩燕⼦、⿇雀、⼩黄莺。他们想聪明能⼲的孩⼦代表⾃⼰发⾔。谁愿意当他们的代表呢?(学⽣举⼿表决。)
  学⽣先看要求,然后⼩组内分配⾓⾊、读课⽂,戴头饰练习表演。分⾓⾊是为了学⽣从⼼理上更亲近⽂本,提⾼兴趣,分⼩组,是让学⽣更放松的,充分的个性朗读,进⾏体验。)
  ⼩组表演之后,是全班交流:我宣布春⾬到底是什么颜⾊?的争论会现在开始!请⼀名⼩燕⼦先发⾔((放映图⽚,学⽣代表戴着头饰,读)读完之后,我说:绿⾊,多么柔和的颜⾊,⼩燕⼦把绿⾊的读得多美呀!教教我们读,好吗?在请其他⼩燕⼦教读,最后齐读。同样⿇雀,⼩黄莺的发⾔也是这样处理,
  分⾓⾊朗读,配合多媒体将⽆声的语⾔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让学⽣以⾃⼰创作的动作和语⾔,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朗读成为享受,从⽽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是表演法设计。
  六、理解课⽂,体悟感情之后,是对课⽂的拓展。
  1.我提出:春⾬还会是什么颜⾊的呢?看⼀看⽼师眼⾥春⾬的颜⾊吧!观看其他春⾬图⽚,以此打开学⽣思路。紧接着提出:⼩朋友眼中春⾬的颜⾊是什么样的呢?⼩组讨论,可以画⼀画,可以按照句式说⼀说。⽼师打出句式要求。⼩组说完之后,在全班内交流。这样,⼀⽅⾯打开学⽣思路,⼀⽅⾯从课⽂中学习、练习语⾔表达。
  处理结尾,直接引读第6⾃然段。
  总之,这个环节就是运⽤知识的迁移,有梯度地安排语⾔训练,引导学⽣从模仿表达到⾃主表达,创造源于课⽂、源于⽣活的形象,深化感受。
  七在总结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春⾬是什么颜⾊的?让我们听听春姑娘的话吧!(录⾳播放春姑娘的话)。
  春⾬是⽆⾊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地呈现勃勃⽣机;春⾬虽⽆⾊却⼜美如画,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童话形象归纳,符合学⽣⼼理特点,印象深刻,进⼀步提⾼了学⽣的认识,激发学⽣爱的情感。
  ⼋、扩展阅读部分,出⽰描写春⾬的古诗
  这样是为了紧紧围绕春⾬,从⼩鸟眼中的春⾬,到⽼师眼中的春⾬,再到⼩朋友眼中的春⾬,最后到诗⼈眼中的春⾬。体现从⽂本到⽣活,再到拓展的⽂本。
  九、读完古诗,⾳乐响起,再次齐唱《⼩⾬沙沙》。歌声中开始,歌声中结束。
  ⼗、课后作业是:画出你眼中春⾬的颜⾊。(看要求)
  课⽂⽆⾮是个例⼦。这篇课⽂显⽽易见,是让学⽣了解春⾬给⼤⾃然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让学⽣充分画出来,互相交流。来提⾼学⽣兴趣,培养学⽣爱好,从⽽发展学⽣的思维。然后把学⽣作品整理成⼀个春⾬主题的展览。
  范⽂⼆
  各位领导、各位⽼师:
  ⼤家好!我是青光⼩学的孙⾦彦,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作简要的说明。
  ⼀、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于叶圣陶先⽣之⼿不到400字的⽂章,描写了夏⽇⾥⼀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
  三年级学⽣思维活跃,求知*,乐于表达,但他们的⽣活经验毕竟有限,对⽂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多媒体技术引导学⽣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的特点制定教学⽬标为:
  ⼆、教学⽬标
  1、知识⽬标
  深⼊理解课⽂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
  3、情感⽬标
  (1)通过对课⽂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然的热爱之情。我依据教学⽬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的想象能⼒和语⾔表达能⼒。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利⽤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情⼊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池美丽动⼈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前,并配以《荷花颂》的⾳乐,⼤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有关的情境,使学⽣不知不觉融⼊其中。在这种美的⼒量的驱使下,他们⼀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并感悟课⽂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的学习⼀定会事半功倍。
  (⼆)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较句⼦
  (2)出⽰画⾯理解。
说课稿范文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句⼦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采烈地、激动地)
  (3)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机勃勃地冒出来的⽩荷花。
  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