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潮流,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
知识结构:
具有系统的关于现代工业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外工业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家有关工业设计的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设计和制作实施能力;熟悉各种相关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加工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具有较强的设计语言、图形、答辩等表达能力,在外语方面毕业前应通过国家规定的3级外语标准考试。
课程结构:前二年半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结构,主要开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环节课程,第六-七学期为以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研究为主,以相关设计研究为辅的选修课平台,第八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论文。四年的课程结构从内容、进程上侧重深基础、宽专业,每一学期形成相对集中的课程环,使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网络结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六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校级选修课)、学科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和第二课堂教育课。
专业知识从第六学期开始根据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潮流设置较多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本专业选修模块和相关专业的选修模块的选修学习,形成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对选修课设最低学分要求,但不受上限限制。
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包括以下方面:
创新能力:具有超前的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手段,不断创新、设计,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物品。
表达能力:能熟练地应用设计语言(形象、符号等)和多种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表达设计意图,以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等物化设计思维。
审美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分析评价能力,并运用美学知识和原理指导实际的设计活动。
整合能力:善于吸收、提炼各类知识信息,并在设计中协调各类关系,平衡各条件因素。
素质结构:
政治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事业心、责任感、献身精神、敬业精神、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
业务素质:突出“艺工结合,以艺为主,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为 特,要求学生在业务上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彩、形式与外形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能综合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课以及课外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具有健康的体魄,适应紧张的大学生活;而且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以健康正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社会和人生,逐渐走向成熟。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课程
大学英语、大学数学、计算机图形设计I(平面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II(三维设计)、二维构成、三维构成、专业表现技法、产品设计基础(1)、(2)、产品摄影、机械制图与Auto CAD、力学基础、材料与加工工艺、模型制作工艺、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设计、系统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环境设计基础。
补充说明:
教学计划中第一、二、三、四、五学期专业课周学时为12学时,第六、七学期专业选修课周学时为20学时,W代表周数。
               
六、 集中实践环节安排内容与要求
实习项目
学期
周数
学分
内容及要求
陶艺基础与实践
3
4
4
学习陶艺造型的设计方法,掌握陶艺造型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陶艺材质设计、制作的表现能力。
金工实习
4
2
2
培养学生金属加工工艺动手能力。对材料与造型的关系。车、钳、刨、磨等金属加工实习。弯管、电焊技术了解。
II
2
3
3
通过对室内静物及室外风景、建筑进行写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彩运用能力并对彩进行整合。
课程设计与实践
5
3
3
主要围绕产品设计基础课程进行课程设计    实践。对产品从市场要求—产品设计—技术设计—工艺、模具设计—生产过程—储运—商业促销—市场—用户这一整个社会全过程的认识。
民族艺术采风
6
4
4
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族艺术,通过实地教学和调研,加深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学生通过参观、拍摄、临摹、收集文字或文物资料的方法,对我国民族艺术有更直观的研究。
市场调研
7
2
1
介绍调查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到企业、工厂商场、公司等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社会实践。
毕业实习、设计(论文)及答辩
8
14
14
围绕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社会实践实习,并注重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收集有关资料,完成研究性的实习报告,了解工业设计的工艺流程。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工业设计的主导思想、程序、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完成实际的工业系统设计,并完成专业研究论文。
七、 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总表
                                                                            (周)
 
合计
 
1
2
3
4
5
6
7
8
入学教育
1
1
理论教学
15
13
12
14
13
12
14
93
陶艺基础与实践
4
4
金工实习
2
2
II
3
3
课程设计
与实践
3
3
民族艺术采风
4
4
市场调研
2
2
毕业实习、设计
(论文)及答辩
17
17
毕业教育
1
1
考试
2
2
2
2
2
2
2
14
机动
1
2
2
2
2
2
2
13
寒暑假
5
7
5
7
5
7
5
41
学期周数
24
27
25
27
25
27
25
18
198
学年周数
51
52
52
43
198
八、课程结构比例
各类教学学分比例
类别
性质
学分
比例
必修课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公共基础课
49
70.6%
学科基础课
76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10
29.4%
学科专业课
42
合计
177
100%
理论教学学时比例:
类别
学时
比例
必修课
735
32.1%
选修课
160
必修课
1224
67.9%
选修课
672
合计
2791
100%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教学形式
内容
学时
比例
理论部分
必修课
1959
65.7%
选修课
832
实践部分
实验
552
34.3%
上机
376
实践教学(周×16
544
合计
4263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