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3节  估算
1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页例4。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加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实行简单的估算。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水平。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实行简单的估算。
3.2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使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3.3 考点分析:
学生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估算方法。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估算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到采取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估算结果也不相同。
3、注意估算要写约等号,精确计算要写等于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实行估算。
4.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对两位数估算的巩固与提高。
掌握准确的估算方法,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了巨大的方便。
4.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估算,对于同一个数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的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两年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能熟练地实行估算,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准确、迅速的估算要求,今后要加强辅导。
5 专家建议
1.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的水平。
 3.为学生创设从事探索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应用旧知构建新知,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
 4.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6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高——总结
7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
  8.1 复习引入
  1、说说下列个数的近似数。
395  280  698  702  611  599  806  801  997
2、口算。
200+500=        800-600=          700+100=          1000-500=
8.2 新知探究
(一)、估算合理性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生3:六个年级的人同时看,巨幕影院能坐的下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和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用笔算的方法,算出221+239=460(人)。  441〈460,所以巨幕影院坐不下。
生2:221接近200,239接近200,200+200=400(人),221+239的结果大于400,441〉400,所以巨幕影院坐得下。
生3:221接近220,239接近240,220+240=460,所以结果大约是460,441〈460,巨幕影院坐不下。
师:你们对三种方法实行一下评论吧!
生1:第一种好,算出准确得数能得到准确答案。
生2:第二种好,把两个加数都看做它们的整百数,加起来简单。
生3:第三种好,结果接近准确得数。
师:哪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1:第一、三种方法能解决问题。
生2:我喜欢估算,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算起来更简单。
生3:虽然第二种方法好算,但221大于200,239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误差太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