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父亲
作者:寇研
来源:《小读者·阅世界》2017年第01
        欧洲知名读书类报刊做过一项调查: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屡次调查结果,卡夫卡和普鲁斯特都当选。因为儿子们的声名,两位父亲自然也逃不过研究者的眼睛。
        老卡夫卡是地道的商人,白手起家,靠的是让人叹服的坚强和执着,但这种强势性格有时也显得专横、执拗,尤其是身为一家之长的时候。与卡夫卡相比,普鲁斯特幸运得多。老普鲁斯特的性格比老卡夫卡温雅、涵蓄,可能是与两人从事的职业有关吧。老普鲁斯特是享有盛誉的医生,长久的对疾病的专注,培养了他的耐心和或多或少对自己事业以外的人事的超然。
致父亲        虽然在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普鲁斯特和卡夫卡实际上是靠家里养着的,可二人对这种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老普鲁斯特轻蔑的目光,小普鲁斯特不以为然,因为他有母亲不同寻常的母爱撑腰。年轻岁月,小普鲁斯特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唯一做过零薪酬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最后还是让对他三天两头请病假忍无可忍的老板炒了鱿鱼。卡夫卡可要倒霉得多,他没有父亲的那副硬朗的身板,没有他精明的生意头脑,只知道涂写一些乱七八遭的东西,结交
不务正业的朋友。可想而知,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对的那种窘迫。
        对儿子们“20世纪伟大小说家的事业雄心,两位父亲倒有些一致的想法可以交流:堂堂七尺男儿,不出去挣钱求功名,整日赖在家里,捣鼓些莫名其妙的玩意,还把自己弄得虚弱不堪,成何体统?在这一点上,老普鲁斯特似乎比老卡夫卡看得开,他对自己的败家儿子颇有些认命了,只在普鲁斯特的开销确实很过分的时候才出面干涉。而卡夫卡的终生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的敏感,他的懦弱,他在婚姻问题上的再三犹疑,他的极度的不自信导致的不能自立……但转念一想,假如没有年轻时代的奢华生活,或许就没有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专横的父亲,就没有现在的卡夫卡(他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写的书都与您有关,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了我当着您的面无法倾诉的话)。
        两位父亲的过失竟造就了两位天才,但这到底是侥幸,没有丝毫借鉴意义,只是它警示我们:不要轻易对孩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