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营养性疾病及其他常见病管理计划
崇州市实验幼儿园小北园区
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幼儿管理计划
(2016年9月—2017年1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我园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我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本期我园将以《成都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为标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1、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病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2、加强护理,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
3、注意做好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病儿童(单纯性肥胖、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4、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幼儿营养、卫生知识,传授疾病防治常识,增进保教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5、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二、情况分析
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严重的营养不良已不多见。但是,由于科学育儿知识欠缺,喂养方法不当导致的轻度的营养不良使得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在城市和农村仍然存在;同时,膳食营养的不均衡,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另外,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造成我园幼儿患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常见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个别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带养,老人大多不懂得营养知识,不重视孩子的
营养问题,认为让孩子吃饱就行了。
2、多数孩子家庭为双职工,工作繁忙,家里的饮食重担就落在祖辈身上,加上对膳食知识的缺乏,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等等。
3、现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在家庭膳食的合理安排上陷入了误区,如许多家长听任孩子挑食、偏食,经常光顾肯德基等类的洋快餐,用饮料代替白开水让孩子喝,零食经常喧宾夺主,三餐正点反而无足轻重等等。
4、我园肥胖孩子有70%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体力活动过少,能量消耗少于正常儿童,
相对剩余热能转为脂肪而积聚。
上学期我园共有肥胖儿童 22名,营养不良儿童 12名,贫血儿童11名,经过上学期班级、保健室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体弱儿状况不同程度有了很大改观,其中肥胖儿童陈熠臻、廖翌皓、廖芮汐、华雨、伍祥雨等5名幼儿好转,文泓瀚、马涵辰等2名幼儿已经痊愈;其与幼儿均有好转。
上期末,我园区四个中班,五个小班升班进入辰居路园区,遗留下3个小班本园区升中班,新生入园保健手册查验,本期我园区共有肥胖11名,营养不良11名,贫血9名,龋齿44名,先心3名,视力异常13名,高热惊厥10名,哮喘6名,特殊体质儿童1名;本期新招小班9个,托班6个。
本期我们仍将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全园动员,各负其责,保教结合,共同管理;并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疾病儿童的顺利地转化
三、管理措施
(一)健康筛查,登记管理;定期体检,掌握患病幼儿动态数据;
由保健医生通过对新入园幼儿园的保健手册(新入园幼儿在崇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的入园前健康体检)进行认真仔细的筛查,掌握每个患病儿童的情况,重点加强对患病儿童的及特别照顾,促进其健康成长。主要措施如下:
(1)对新筛查出的营养不良儿童、肥胖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个案管理,定期进行身高、体重测查;
(2)对龋齿、哮喘、先心病、高热惊厥、癫痫等常见疾病进行登记管理,指导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班级每周对患病幼儿进行管理记录至少两次。
(3)建立并认真做好患病儿童个案记录,每3月记录一次,发生疾病及时记录,对营养不良和肥胖儿童管理每3月1次统计分析,测量身高体重1次,对贫血儿童查血素1次。并进行评价,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保健管理.
(4)定期体格检查:本期我们间开展幼儿年度体检,以便早期发现体重不增等产生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
4、保健医生定期测量体弱儿体重、身长,了解他们身长发育状况,并深入了解他们进餐,午睡以及体格锻炼情况。
(二)制定合理膳食;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膳食
(1)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饮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保证供给儿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每学期开展两次膳食调查。
(2)每两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保证幼儿膳食均衡
(3)对患儿认真查病因,积极配合,合理调整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特别要强化儿童饮食管理,对体弱儿童多补充一些高热量食物,尤其是谷类和荤菜食物,鼓励幼儿添饭,逐渐增加幼儿的饭量。
(三)、加强巡查指导,提高保教人员育儿知识,做好营养性疾病幼儿保健、护理工作。
(1)保教、保健人员要全面关心患病儿童的生活、保健、护理、和教养工作,按要求定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做好患病儿童的全日观察工作。
(2)保教人员对体弱幼儿的生活、保健、营养、护理及等要全面关心负责,给以必要的照顾,如适当增加营养及睡眠时间,给与必要的药物,每季度作一次全面检查等,认真做好个案记录,将结果反馈给家长。
(3)坚持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及时记录营养性疾病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情绪、健康等状况,共同促进体弱儿童健康成长。
(3)班级要做好活动室和午睡室的空气流通、保证阳光充足、环境整洁。
(4)保证患病儿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增强患病儿童的抵抗力;活动中让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按时定量进餐,并注意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活动
(6)根据幼儿的进食心理,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逐步培养体弱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要求保育员掌握体弱儿的进食量,每餐让体弱的孩子先吃,做到少盛多添,运用故事、儿歌、谈话、鼓励、表扬、榜样等方式,培养体弱儿童不挑食、不偏食,让他们愉快进餐,调动体弱儿童的进餐积极性,逐步纠正体弱儿的饮食习惯。
(四)、加强培训,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通过组织学习,逐步转变保教老师的观念,真正认识营养性疾病幼儿管理的重要性,组织保教人员学习有关体弱儿管理经验文章,努力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弱儿管理当中。
2、班级定期与营养性疾病幼儿家长交流互通,详细了解他们的发病原因,进行具体细化分
析,针对体弱儿情况制定出管理计划。
3、保健医生不定时到班级查看营养性疾病幼儿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
4、宣传培训:以个别督导和会议集体培训为手段,加强对教师及保育员的宣教工作,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个人素养。
(五)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锻炼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向家长宣传体弱儿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2、以卫生宣传栏、班级家园联系栏、班级QQ,班级、幼儿园平台等网络为媒体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
3、指导家长合理膳食,坚持合理运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的病因进行分析,看是疾病原理、喂养原因、还是遗传因素等造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方法。
5、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家长加强了解,不断沟通。及时交流、了解体弱儿在家、在园的生活情况,寻求转化体弱儿童健康的措施,从而使体弱儿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6、举办家长讲座,开展家长咨询活动,向家长介绍我园各年龄段幼儿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膳食安排、营养烹调、体格锻炼、体弱儿童的保健,使家长了解、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并在家庭中配合实施,共同促进体弱儿顺利地转化。
7、针对体弱儿情况,请家长带幼儿到保健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