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史话读后感六年级上500字
  关于桥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最美丽浪漫的桥,也许非鹊桥莫属;最坚固实用的桥,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最惊险壮观的桥,大渡河上铁索寒光凛凛的泸定桥实至名归。有多少第一与桥发生着关系,就有多少传奇属于桥。没有桥的风景,总归少了遐想。没有桥的时代,总归多了不便。
  少年的心莫不满存幻想,入选小学语文课的《赵州桥》是一篇短小精粹的美文,它满足了少年高远的想象。由一篇文字而引发美好的憧憬,桥如彩虹,搭起未来的路。这篇带给我们难忘记忆的小文节选自《中国石拱桥》,而后者只是《桥梁史话》中的一篇。
  茅以升的名字是和桥结下不解之缘的,正如詹天佑之与铁路。《桥梁史话》收录了近二十篇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每一篇独立成章,分开来各饶其趣,合一起又彼此相关,成为有机的一体。
  茅老的文字是干净的,又富于文采。他在文中不时引用古人诗句,总是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他赞美桥与山水浑然一体的美时,既引用了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的诗句,如杜甫
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仿佛诗中有画,颇具美感。同时又引用了明代王贤这样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佳句“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于默默无闻的诗人中慧拾佳句,没有足够的阅读史是无法胜任的。
  我们平常眼底的桥就是悬空的路,很少搀杂个人情感。而在茅老看来,桥是有情感的,是有生命的存在。他赞美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说它“全桥小巧玲珑,柔和中却寓刚健,大为湖山增”;他评价赵州桥既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又含不朽的艺术价值,于《中国石拱桥》之外单辟一篇《赵州桥与李春》,可见对座名桥的喜爱以及对古代造桥技术的推崇与重视;对于富含历史底蕴的卢沟桥,他如数家珍;他写了《五桥颂》,以详细的笔触介绍泸定桥、卢沟桥、安平桥、安济桥与永通桥,仍然意犹未尽,又接着以一篇《介绍五座古桥》,对珠浦桥、广济桥、洛阳桥、宝带桥、灞桥加以描述。至于历史上的其他名桥,更是散见于其他文章,虽文字有多寡,对于桥的挚爱却是一致的。
  桥是人建的,反过来与生活却生发着不可割舍的关系,桥与山水、园林、历史、人物、文艺、戏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有山水路必有桥,这是常识。桥因路而生,路因桥而丽;中国的园林,离不开曲曲折折的桥,小巧玲珑的桥,不一定实用,却为园林增。离开小桥
詹天佑读后感就呆滞。离开小桥,园林就乏味,少了内涵;桥与历史,故事就太多了,陈桥驿兵变尽人皆知,长坂坡张飞一声怒吼,吓退敌人百万兵;桥下的尾生着实可怜,却给后人凭添一段凄绝的故事;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引多少遐思不断,断桥相会让多少人为之痴迷;《草桥惊梦》、《蓝桥过仙》、《虹桥赠珠》,桥与戏剧也有说不尽的故事。
  《桥梁史话》前半部分谈桥,如散文,如诗;后半部分谈桥,是学术文章,是理大于情。虽然说理,却不免用情,唯把握分寸而已。如《谈桥梁跨度》,就是一篇十分可读的文字。全文不长,语言简洁准确,条理清晰连贯,没有废话。文章最后,茅老略发感慨:“可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形式层出不穷,桥的跨度是可以越来越大的。将来的桥,连山越海,一定能把任何”天堑“变通途!”
  茅老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现实。君不见,港珠澳跨海大桥如一条蛟龙蜿蜒腾跃于伶仃洋的连天碧波之中。人定胜天,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今天已是事实。当古人留给我们的桥,成为我们眼底的风景。当今人的桥成为绝美的风景,桥的未来正如潮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