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 雁阵 砸碎 爆怒无常        B.憔悴 央求 漂落 喜出望外
C.昏迷 深沉 整宿 絮絮叨叨        D.可恨 决别 侍弄 泼泼洒洒
2.选词填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的花   (淡雅 雅致 清淡),白的花   (高洁 洁净 高贵),紫红的花热烈而   (沉稳 深奥 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是本义的一项是(    )
A.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
C.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D.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4.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
5.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6.“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7.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红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二、课内语段阅读
秋天的怀念
描写秋天的文章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红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9.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10.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的内容具体说明。
三、课外类文阅读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我庆幸我的十八岁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唉!……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我不用你管,明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从我上初三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他回来时,阴沉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他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当房门被他“咚”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窗外,冬日的残阳勾勒出那个熟悉的轮廓,却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原本魁梧的身躯不再挺拔,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黑瘦的脸上眼眶深深凹陷着,胡须显然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剃了。才45岁的他不该是这个样子!不知为何,我的鼻子竟有些发酸。
  ⑦住院的几天里,父亲总是嫌妈妈对我照料不周,常向她发脾气,后来干脆凡事都亲自动手,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认为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他都会去买。尽管如此,我对他还是淡淡的。一天,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外出打工是为了筹备我上大学的学费,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父亲一直不让她告诉我。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⑧出院后,回到学校,我开始埋头苦读。一天,同桌突然叫我出去,指着楼下说:“你爸爸来看你了。”人中,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一见面,他便塞给我满满的两大袋水果和牛奶。我想十年前的我一定很羡慕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一天5毛钱的零花钱,回家后都是要报账的。时光带走了原来的父亲,带来了慈爱的这一个。
  ⑨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直叮嘱我:“要多吃点饭,学习别太紧张了,注意身体。星期天记得早点回家,我叫你妈给你炖鸡。”寒风拂乱了他的头发,他略耸着肩。我害怕这日益凛冽的
寒风会吹弯他的腰,会把他的皱纹越割越深。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拖出了父亲瘦削的身影,那身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渐行渐远。其实,我宁愿父亲仍是从前那个健硕而又对我百般挑剔的父亲。可是,我再也不回逝去的时光。
  ⑩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他的黑发不需要白发的点缀,更不需要白发放肆地喧宾夺主,把青春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让他还能惬意地和朋友喝酒畅谈,把自在的日子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把他的瘦弱和衰老都带走,把强壮的身体还给他吧!时光啊,求你把从前的他还给我吧!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11.“我”读高三那年,父亲为“我”做了哪三件事?
12.选文第④段插入“我”高二时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13.请概括回答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1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⑧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15.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中“日益凛冽的寒风”的理解。
16.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的题目用了求告的语气,形式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中的“我”渴望留住时光的脚步,希望父亲依旧年轻、健康、自由自在。
C.选文以时光为线索,记叙了“我”成长的经历。
D.选文结尾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把“我”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参考答案:C 
解析:A项,爆—暴;B项,漂—飘;D项,决—诀。
2.参考答案:淡雅 高洁 深沉
3.参考答案:A
4.参考答案:(1)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5.参考答案:A
6.参考答案:A
7.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二、课内语段阅读
8.“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怕“我”产生伤感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9.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参考答案: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10.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的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从结尾的内容来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