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个人有责任心的作文素材事例
 有关于责任的名人故事1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贯穿于白求恩的每一个行动,甚至他的每一句话。
  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这怎么行呢?如果要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护士挨了批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白求恩心里很生气,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请你原谅我脾气不好,可是,做卫生工作不认真,不严格要求不行啊!”
  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不仅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伤员,他还主动提出,要办一所模范医院,亲自编写教材,亲自制作医疗器械,亲自为八路军医生上课,为八路军培训了大批的医务人员。这也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千方百计改进工作。
  有关于责任的名人故事2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老板到里根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老里根照价赔偿后,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玻璃窗是你打碎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由于你现在没钱,所以我先暂时替你垫上这笔赔偿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钱还上。”结果,整整一个暑假,里根拼命干活,才还清这笔总共15美元的赔偿款,为打碎人家玻璃付出了代价。
  有关于责任的名人故事3
  有3个人到一家建筑公司应聘,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最后他们从众多的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他们说了一句“恭喜你们”,然后将他们带到了一处工地。工地上有三堆散落的红砖,乱七八糟地摆放着。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他们,每人负责一堆,将
红砖整齐地码成一个方垛,然后他在3个人疑惑的目光中离开了工地。甲对乙说:“我们不是已经被录用了吗?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什么将我们带到这里?”乙对丙说:“我可不是应聘这样的职位,经理是不是搞错了?”丙说:“不要问为什么了,既然让我们做,我们就做吧。”然后带头干起来。甲和乙同时看了看丙,只好跟着干起来。还没完成一半,甲和乙明显放慢了速度,甲说:“经理已经离开了,我们歇会儿吧。”乙跟着停下来,丙却一直保持着同样的节奏。人力资源部经理回来的时候,丙只有十几块砖就全部码齐了,而甲和乙只完成了1/3的工作量。经理对他们说:“下班时间到了,下午接着干。”甲和乙如释重负地扔掉了手中的砖,而丙却坚持将最后的十几块砖码齐。
  回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郑重地对他们说:“这次公司只聘任一位设计师,获得这一职位的是丙。甲和乙为什么落聘,你们想想在工地上的表现就知道答案了。作为最后一次考试的监考官,我在远处看得清清楚楚呢。”
  甲和乙落聘的原因,自然是他们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接到任务后不能立即投入执行,看到经理不在身边就开始藏奸耍滑。而丙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虽然对经理的安排感到疑惑(一般人都会感到疑惑),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还是马上执行任务,而且在整个
过程中,表现始终如一,特别是最后没有因下班时间到了就结束工作,而是坚持将任务完成。丙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任何时候都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样的员工是每个公司都热切希望得到的。
  有关于责任的名人故事4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是英国著名政治家,他以“言而有信”获得了政界较高的赞誉。
  当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时,有一次,福克斯父亲打算把花园里的小亭子拆掉,再另行
  建造一座大一点的亭子。小福克斯对拆亭子这件事情非常好奇,想亲眼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将亭子拆掉的,他要求父亲拆亭子的时候一定要叫他。小福克斯刚巧要离家几天,他再三央求父亲等他回来后再拆亭子,福克斯父亲敷衍地说了一句:“好吧!等你回来再拆亭子。”
  过了几天,等小福克斯回到家中,却发现旧亭子早已被拆掉了,小福克斯心里很难过。吃早饭的时候,小福克斯小声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父亲听了觉得很奇怪,说:“不算数?什么不算数?”原来父亲早已把自己几天前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老福克斯听到儿子的话后,前思后想,决定向儿子认错。他认真地对小福克斯说:“爸爸错了!我应该对自己说过
的话负责!”
  于是,老福克斯再次来工人,让工人们在旧亭子的位置上,重新盖起一座和旧亭子一模一样的亭子,然后当着小福克斯的面,把“旧亭子”拆掉,让小福克斯看看工人们是怎样拆亭子的。
  后来,老福克斯总是说:“言而有信,对自己的言语负责,这一点比万贯家财来得更为珍贵!”
  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可能照此执行。实在做不到,也应该给孩子解释清楚,有条件的话,尽快将此补上。这看起来像是小事,可如果父母总也不实现自己的诺言,孩子便不会再听信父母的话,因为他们会觉得父母在欺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