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革命灵魂,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甘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题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领会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片
烈士的诗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革命烈士叶挺将军和陈然同志在狱中写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忠心耿耿,英勇顽强,坚定机智,最后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狱中面对死亡,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写下了动人的诗篇。这两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囚歌》。
  ㈠揭题、解题:
  《囚歌》是叶挺同志1942年11月21日写的。(出示《囚歌》)囚是什么意思?囚歌是什么意思?(囚,被囚禁的人。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㈡简介作者:
  叶挺: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因负伤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同年4月8日自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㈢录音范读。
  ㈣讲读《囚歌》。
  1.讲读第1节。
  ①指名读第1节。划出一组对比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这两句用什么和什么对比?(用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作对比)
  诗中人指什么样的人?狗又是比喻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把叛徒比作狗?(作者把叛徒比作狗,表现对叛徒的极度厌恶和痛恨)
  门和狗各自比喻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②敌人对待革命者和叛徒各持什么态度?从诗句中哪两个词语中年看出来?(对待革命者是监禁迫害,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从紧锁和敞开看出来)(板书:紧锁敞开)
  一个紧锁,一个敞开,敌人的意图是什么?从诗中出有关诗句。(一个声音高叫着:mdash;mdash;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他们高叫: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爬字有什么含义?(让革命者屈膝投降,当叛徒)
  ③指名连贯说说体会。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⑤这一节揭露了什么?(揭露了敌人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
  ⑥从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的处境怎样?(板书:面对威逼)
  2.讲读第2节。
  ①轻声读第2节。思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态度怎样?
  ②讨论思考题。(革命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敌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诱,革命的气节坚定不移)
  ③革命者想不想得到自由?哪个词反映了他的心情?作者为什么渴望自由?(作者想得到自由,从渴望一词看出作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因为革命者有了自由,便可以投入人民革命的洪流;有了自由,就可以更有力地参加埋葬蒋家王朝的战斗)
  ④但是,作者深深地知道什么?(板书:深知)
  ⑤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样写强调了决不能为了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板书:怎能)
  ⑥这一节写什么?表现了什么?
  ⑦教师小结。(结合板书:立场坚定)
  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讲读第3节。
  ⑴自读课文,并思考:
  ①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分别比喻什么?(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人民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
  ②永生是什么意思?(永久的生命,指革命者的理想气节永存世间)
  ⑵讨论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