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以近年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反映出国内的一些食品企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国内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伦理状况作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论证了增强国内食品企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伦理道德;食品安全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土地,成功地润养了占世界的人口,我国人民已经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转变成“精挑细选”的年代。但是,近些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却不断发生。“苏丹红”事件、“催熟剂”事件、“老酸奶”事件、“毒胶囊”事件、“大头婴儿”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一系列食品质量丑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食品信任危机”。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危害人民众的人身安全,也降低了社会公众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预期,并不断质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公信力。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明显扩散效应,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受到威胁,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
就当务之急看来,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还是依靠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督查惩罚措施。然而从长远看来,更应该从伦理角度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加强食品企业伦理教育,提高其高层决策系统和基础生产人员系统的道德标准,将外部监督惩罚与内化自觉自律结合起来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经之路。
1、国内食品企业食品生产安全问题
国内食品企业食品生产安全不容忽视,从国内食品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国内食品企业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肆意添加食品添加剂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违法使用非食物添加剂的典型案例。我们都知道三聚氰胺是一种氮杂环化工原料,不可以食用,然而三鹿集团却将这一化学添加剂公然地加入到婴幼儿奶粉中,导致大量的儿童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致病,甚至死亡;同时,有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食物拥有更长的保质期,同时保证食物的泽的新鲜和亮丽,于是往食品中添加工业素添加剂,比方说给水果、海虫下添加工业素添加剂,如果人们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对人体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或导致人们患癌的几率成倍上升。
1.2重复利用过期材料生产腐败变质伪劣食品
案例:“地沟油”,“假白酒”
前几年被光的冠生园使用陈年肉饱加工新的月饼;已经过期变味发霉的慢头被添加各种素,重新运回市场再次销售;将病死猪肉加工成为火腿肠、午餐肉、罐头等;街头巷尾的“地沟油”在饭桌上肆意蔓延,用“地沟油”来制作火锅底料、油炸食品等;用化学物质做酱油、食用醋;用工业甲醇来勾兑白酒等事例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案例总是在不断挑战着消费者的承受底线,根本没有食品安全感可言。
1.3食品技术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案例:转基因食品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趋利性和趋弊性正受到不同研究机构的分析论证。通过转基因技术,
可以提高食品的产量,抗虫抗害性强,自身抵抗力非常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便于运输和保存,但转基因技术的弊端更体现在未来风险上,比如是否会对消费者带来潜在的长期危害,长期积累下来的基因摄入是否会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还不得而知。同时,转基因技术破坏了大自然正常的循环规律,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是否会引发社会的舆论讨伐。暂时还都没法给出清晰的解答。
2、国内食品企业伦理问题
目前国内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从思想道德层面反映出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
较为严重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破坏经营诚信伦理——诚信问题
2、破坏生命安全伦理——道德要求
3、破坏资源环保伦理——恶性循环
3、国内食品企业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食品企业缺乏伦理道德自觉
食品企业缺乏伦理道德自觉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在经营目标上,食品企业“唯利是图”
②在经营理念上,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③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国内食品企业缺乏伦理教育
3.2政府监控失衡
第一,在制度方面,其缺乏统一的部署,出现了监管部门众多、交叉,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不能及时有效的协调,监管的实施也存在不统一、步调混乱的局面。
第二,政府在监管上并没有抓住前期控制这个重点环节,往往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进行集中的检测和惩处,这样亡羊补牢的效果甚微。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做到未雨調缪,而监管体系也出现不完善、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
第三,在监管执行过程中出现寻租行为,权钱交易、论人情办事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样导致制度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监管过程执行的不公正、必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食品生产的底线和伦理道德,出现底线下滑的现象,这样的状况使行政权利不能为民谋利,以此下去,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的统一执行标准、无法惩治食品安全问题的严格执法行为,必将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降低甚至完全抹杀人民众的食品安全感,进而导致社会经济的混乱和倒退。
3.3社会监督渠道不畅通
社会监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基础,然而,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的渠道是不理想的,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体的监督缺乏公信度和社会民众监督无从下手两个方面。
3.4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经济的动因,一个国家的文化或民族精神对一国的经济起着制约或推动的作用,
环境污染食品源头安全污染动植物食用新成代谢,毒素积累
动植物尸体腐烂
而企业作为经济社会越来越重要的行为主体,其经营管理实际上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促进或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也有不少糟粕,同样影响着企业的伦理价值观。
①重人治轻法制。儒家认为,如果以法治国,那么民众虽免于犯罪却没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不服,但以德治国,用道德来教导,用礼教来管理,那么民众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民心归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每个朝代都有律法但是没有一个朝代是完全以法来治理国家的,相反,中国轻忽法律,更重视明君清宫的作用,认为清明盛世都是有了贤明的君主和廉洁的官员。这种依靠人治的观念和方法沿袭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企业法制观念、契约观念淡漠在追求利益时不惜采用非法的手段,制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在广告宣传和产品包装上屡有侵权行为发生等等都体现了我国企业忽视法律的观念。
②重人情轻交易。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重视人际关系,这与儒家伦理思想是分不开的。并且这种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结构、家庭观念和行为方式,表现在企业活动中就是契约观念薄弱,家庭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分家,尤其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中排资论辈、任人唯亲、重视人情管理轻制度管理的
现象颇为严重,我国有进万家采用家族式管理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创业时期都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出现入上所说的弊端。
4、结语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打破公众心里防线,本文只是选取了众多案例中的小部分,并通过这些案例以及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些伦理道德的思考,进一步论证了增强国内食品企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解决,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施食品企业伦理教育也是我们大家都要深思的地方,企业要反省,政府要反省,作为消费者也应该是要反省的。
参考文献:
[1]徐阳.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伦理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张歆宇.我国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毒胶囊
[3]王彦嘉.儒家仁道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