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二(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种文体。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 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举贤荐能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富贵不能淫》选自其中。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雞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和《夜雨寄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他和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4.下面是同学们提供的素材,其中内容与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主题
内容
A
坚持不懈
几代“北斗”人坚守初心,不断努力,终于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
B
自强不息
江梦南半岁失聪,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
C
勇于创新
全红婵七岁开始接触跳水运动,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夺得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项目冠军。
D
甘于奉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几十年,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为山区女孩点燃希望之灯。
A.A    B.B    C.C    D.D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敝人”“劳驾”是谦称,“高邻”“家慈”是尊称。
B.《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和“迁客骚人”的“迁”都是被贬官、降职的意思。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如《渔家傲·秋思》《满江红(小住京华)》等。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书信,以此控诉英法联军的罪行。
C.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D.演讲词具有针对性,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双喜说,那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这句话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权劝学》《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均出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与韩愈、柳宗元、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如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B.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丁亥年四月初八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D.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孙仲谋”是家中次子。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更”是古代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第二、三联一般是对仗句。
C.蒲松龄,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家父”“寒舍”是谦辞。
10.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列关于“虎”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含有“虎”字的成语很多,如:狐假虎威、虎视眈眈等。
B.虎符是古代调兵的凭证,史书上有“窃符救赵”的记载。
C.“虎落平阳被犬欺”常用来形容局势变更,强者也有弱势的时候。
D.虎被誉为“百兽之王”,它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一。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其中。
B.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美国作家让·乔诺写的纪实作品《植树的牧羊人》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作品塑造的木兰形象,既富有传奇彩,又真切动人。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贵庚、劳驾、赐教、令爱”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七律。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在人间》等。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方”可计量面积,“石”可计量容积,“寻”可计量长度,“更”可用作夜间计时。
B.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初唐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
C.《乡愁》《回延安》《我爱这土地》的作者分别是余光中、贺敬之、艾青。
D.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都是俄国作家,其中普希金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契诃夫的代表作有《万尼亚舅舅》。
14.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孙权劝学练习题B.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D.《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阴" 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1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鄘州,只身前往灵
式投命肃宗,途中为核军所伴,国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
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
了一经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今甘禽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部草堂。
《江南建季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
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
B.《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
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17.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辑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选自这部诗集,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B.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
C.《水浒传》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的。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