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
1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 
          。
1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3.从这段文字中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
 
1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案:11、朱熹 12.春夏秋三个季节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13.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 14.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15.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6.示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写出了黄蜂的形态。

1.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景。
2.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        概括。
3.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
4.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

5.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
       。
答案:1.百草园 2.无限趣味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4.概括
具体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  ) 桑葚(  )斑蝥(  )  攒成(  )

12.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

1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4.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1)写视觉的:             ;
(2)写听觉的:                 ;
(3)写味觉的:                          。

15.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
16.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7.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及其迷人程度。

18.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

答案、11.qí  shèn  máo  cuán 12.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斑蝥  13.(1)描写  (2)记叙  (3)抒情  14.(1)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2)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覆盆子) 又酸又甜,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5.“”标在“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前面,第一层:写百草园的概貌;第二层: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16.B  17.C  18.好奇  快乐自由生活

12.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颜;描写          ,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         ,突出它们的动态。
1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
                                   
14.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15.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
(提示: 句式的角度 、 修饰的角度 、 描写的角度等)
                               
                               
答案 12.菜畦 桑葚;皂荚树 木莲的果实 何首乌的根; 蝉 油蛉 蟋蟀 ;黄蜂 叫天子
13 遇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14.有无限的趣味  15.略

10、选项填空。
A 静态描写  B 动态描写  C 植物  D 动物   E 由下到上   F 由上到下
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11、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   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   写。12、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一、    解释加点的字词。
  世隶耕(        见往事耳(        赏赐百千强(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固众人(        弛担(        会宾客大宴 (      )  传一乡秀才观之(         
  问其故(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蒙辞以军中多务(           
  方欲行(        缀行甚远(      孙权劝学练习题  曳屋许许声(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屠暴起(        但当涉猎(        孔子不能决(      及日中则如盘盂(           
  意暇甚(        狼亦黠矣(        宾客意少舒(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      策勋十二卷(      及鲁肃过寻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满坐寂然              孰为汝多知乎?         
  止有剩骨           

  三、古今异义词
  双兔傍地走  古:                    稍稍宾客其父  古:        今:                 
  见往事耳    古:                    虽人有百手 古:            今:                 
  日始出去人近 古:        今:        日中如探汤  古:          今:                 
  两股战战 古:            今: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                       

  四、词类活用。
 
  父异焉(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愿为市鞍马(              不能名其一处也(             
  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五、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昨夜见军帖               出郭相扶将(             
  愿驰千里足           对镜帖花黄(              将军百战死             
  木兰当户织(          妇扶儿乳(                手有百指                
  但当涉猎(            儿含乳啼(                不能指其一端也        
  以为妙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投以骨(               
  众响毕绝(            蒙辞以军中多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六、重点句子翻译。
  1、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4、两狼之并驱如故。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隶:属于      见:了解  强:有余    文理:文采和道理    固:本来          弛:放下  会:适逢,正赶上        一:全      故:原因            盖:连词,表原因  顾:回头看 辞:推辞      方:正    缀:紧跟    曳:拉              是:这            就:完成
  暴:突然      但:只是  决;判断    及:等到            意:神情          黠:狡猾
  少:稍微      孰:谁,哪一个        东:向东              策:记            过:到   
  治经:研究经典(经书)  并:一起    故:原来                 
  二、通假字。
  扳                           
  三、古今异义词
  走  古义:   今义:行走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 稍微  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情        古: 即使  今: 虽然  古: 距离  今:  …… 
  汤 古: 热水  今: 食物煮后的汁水   古: 大腿 今:屁股    中间古:里面夹杂  今:里面                 
  四、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邑人奇之(以……为奇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为利)    愿为市鞍马(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一狼洞其中 (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钻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