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一」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激赏,认为“漱玉犹当邂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抓住“寒意”“春雨”等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从视觉、触觉、听觉的角度,将周边冷漠凄清的环境与人物睡卧不安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起,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惜花的情怀。
解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感官或观察两个方面,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情感分析需要从景物特点出发,但也要联系整首词作,准确分析。
(2)参考答案:此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表现闺中人惜花伤别之情,而吕词不为惜花所囿,将惜花扩大到人花互怜,同时上下片结句,只将词序稍作变动,就构成了回环往复、旋律优美的韵味,感情表达上也富有波澜,自是不寻常手笔。
解析:首先要回忆《如梦令》的内容,接着细读该词最后一句,李词是人惜花,表达的是青春已逝的伤感;而该词“人替花愁”,情感更深刻。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二」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 130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①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②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②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3分。“为何而愁”1分,“心境”2分。]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4分。“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之浓烈”1分。]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欧阳修
①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②。垂杨紫陌
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
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2、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1、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分)
2、 “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
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2分)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四」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浪淘沙 刘禹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2)以花好无人同赏,写出对朋友离去的伤感、怅恨,写作角度巧妙。答题时要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案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五」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
张炎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
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
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2分)
②诗人以白鹭自况,(1分)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2分)
2、①“犹”字用得好。(1分)“犹”是“还”的意思,表示进一步。(1分)
②白鹭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晖的烘托,更增添了凄凉的程度,暗合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境。(3分)
①“侣”字用得好。(1分)“侣”是“陪伴”的意思。(1分)
②本来有人陪伴令人愉悦,可是陪伴白鹭孤影的却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晖,这更突出了白鹭的孤单,亦即诗人的孤单。(3分)
“犹”和“侣”两个词选一个作答即可。
作者:
张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题陈汝朝百鹭画卷》,从文字中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他是在写白鹭,可是这白鹭竟写得如此落寞如此凄凉。虽然水清天阔,但是玉立清波,竟然无处容身,只有在寂静的秋溏边默默地的看着鱼儿游过,陪伴他的只有寂寞的孤影和惨淡的斜阳。
张炎的词学观点是讲究“意趣高远”,“雅正”,“清空”。但是在国破家亡无处容身的环境下,他报国无门,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却正值天下大乱,根本不容他飘然世外。他想学柳永笑傲青楼,可是灯红酒绿之中,名将之后家学渊源的他却又抵挡不住内心的愧疚和煎熬,所以他的清空,完全没有空阔的感觉,活勃勃的成了难耐的清苦。
张炎并非不想奋起,他也曾积极入仕,可是混乱的时局,他这样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容身之处。“花底鵷行无认处”一句中,“鵷行”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为报鵷行旧,鹪鹩在一枝”,鹓行喻朝班,鹓鸟飞行其飞行列整齐,故用以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可是他在这整齐的飞行行列中完全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却对秋塘,静看鱼忙。
《浪淘沙 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六」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