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阅读训练听写默写一、默写词语
天涯银河牵牛织女杜牧莺啼山郭茅檐花畦排闼遨游晶莹纱衣宇宙渺小
资源矿产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移居基地目睹造福旱天咸甜疙瘩耙地顺溜
梳头打滚雨露荞麦蹚坏招呼闺女铁锹参天肆虐盘踞归宿拐杖恭敬
笑嘻嘻浪淘沙刘禹锡白霎霎痒抓抓逮蝈蝈
二、默写四字词语
浪淘风簸湖阴先生映入眼帘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星璀璨茫茫宇宙子孙后代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山洼山腰绿风荡漾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青山不老
三、易错字形
簸:右下部是(“皮”),不是“页”。蔼:下部右边是(),不是“匈”。
睹:左边是(“目”),不是“日”。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四、易错字音
围绕(rào)慷慨(kǎi)和蔼(ǎi)颠簸(bǒ)璀璨(càn)晶莹(yíng)泛滥(làn)蝈蝈(guō)蹚坏(tāng)耙地(pá)肆虐(nǜe)盘踞(jù)粼粼(lín)铁锹(qiāo)五、多音字
qū(曲折)bǒ(颠簸)kōng(天空)zuān(钻研jīn(不禁)zǎi(记载)曲簸空钻禁载
qǔ(歌曲)bò(簸箕)kòng(空闲)zuàn(钻石)jìn(禁令)zài(载重)六、形近字
涯(天涯)裹(包裹)慷(慷慨)基(基地)滥(滥用)蔼(和蔼)贡(贡献)慨(感慨)簸(颠簸)崖(山崖)衰(衰老)糠(糠秕)其(其他)槛(门槛)喝(喝水)贵(宝贵)概(大概)筋(筋骨)
七、词语搭配
(遥望)地球(蹚坏)庄稼(提供)资源(建造)基地(严重)的威胁
(遨游)太空(保护)地球(拄着)拐杖(造福)后代(璀璨)的宇宙
(晶莹)的球体(有限)的资源(生命)的归宿(粼粼)的波光(慷慨)地提供(生命)的摇篮(参天)
的杨柳(宏伟)的设想(绿风荡漾)的小院(精心)地保护
八、近义词
晶莹—剔透和蔼—慈祥渺小—微小恩赐—赏赐指望—希望慷慨—大方眷念—厌倦节制—控制枯竭—干涸滥用—浪费盘踞—占据威胁—胁迫合适—适宜险恶—凶险松散—疏松劲挺—挺拔领悟—领会贡献—奉献肆虐—摧残恭敬—恭顺宏伟—雄伟
九、反义词
和蔼—粗暴渺小—伟大贡献—索取破碎—完好无私—自私慷慨—吝啬
枯竭—充足有限—无限威胁—安慰普通—伟大舒服—难受松散—坚硬
恭敬—傲慢解除—保留凶猛—温和温暖—寒冷节制—放纵
十、词句积累
1、比喻句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3)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4)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5)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夜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6)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和白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纱衣”。2、拟人句
(1)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3)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3、句子运用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改为反问句)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难道还有别的去处吗?
(2)地球是一个身上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纱衣的晶莹的球体。(缩句)
地球是球体。
十一、课文内容考点
17《古诗三首》《浪淘沙》
1、《浪淘沙》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一个曲牌名。刘禹锡,字梦得,被称为“诗
豪”,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从而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浪淘沙 刘禹锡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颠簸。自天涯:来自天边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3、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黄河曲折迂回、风急浪涌的景象,“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
曲曲折折,是写实;三四句用浪漫手法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是写理想。
《江南春》
1、《江南春》的作者唐代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人称“小杜”,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江南春》写的是春天的景,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诗中所描写的“莺啼”和“绿映红”是春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叫。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诗意: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细雨蒙蒙。诗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多座寺庙,如今还有多少楼台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呢?
4、诗的前两句写今,诗人抓住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描绘出了江
南春天的生机勃勃,有声有,有动有静;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感叹前朝的兴盛衰亡,讽刺了晚唐统治者过分求佛信道的行为。
《书湖阴先生壁》
1、《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居室的环境景物,赞美了湖阴先生的高雅品格,“书”的
意思是“题写”,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钟山时的邻居杨德逢,题目点名了写作的地点。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描写,赞美了湖阴先生的高洁脱俗、朴实勤劳。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长:经常苔:青苔。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诗意: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
5、诗的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
表现主人品行的高洁。
18《只有一个地球》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地球十分渺小、目前人类无法
移居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2、“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
“本来”强调了这些资源原来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19《三黑和土地
1、《三黑和土地》一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
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3、农民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农民比作了旱天的鹅,把土地比作了水。“连头带尾”一词指农民见了土地的欢喜之情,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热爱及依赖。
20《青山不老》
1、《青山不老》赞扬一位山野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十二、课外积累:
1、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日新月异日月无光日积月累
2、不×不×式词语: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折不扣不慌不忙不三不四不温不火
3、日积月累: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彩: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4、关于环保的语句:
(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树,后人遭殃。
(2)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3)近水不可枉用水,近山不可枉烧柴。
5、对偶: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十三、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内阅读12: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
....地滥用化学品,()
....自然资源,不顾后果
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