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好少年【范文3篇】
孝心好少年【范文3篇】一
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一杯回报父母的美酒,温馨而又甜美。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心灵盛开的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散发着清香。
一:
,余虽的妈妈因病永远离开了他们,留下了一岁多的弟弟和刚出生不久的妹妹。”
近四年来,余虽的爸爸干活养家,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就落到了余虽身上。
今年余虽13岁,四年前,余虽才9岁。
我不知道央视策划这个节目的初衷是什么。是想让广大的人民众看到和谐社会的另一面,以便对比自己的生活后感慨自己是那么的幸福还是想向人们展现这些少年们坚强的内心感动了整个世界
说实话,我没有在这些视频中看到一丁点的感动,我看到的,只有悲惨。
一个13岁的孩子,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承受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难。这与我们马上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比来说,形成了一道不太靓丽的风景线。
我不觉得他们是所谓“最美孝心少年”,如果说他们是“最苦”孝心少年,我倒比较认可。
看完后我想问:我们的`政府去哪了我们的社会保障去哪了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我在这条微博的评论中看到有人说:“村镇干部不是捐钱了吗不是联系公益组织了吗”我请您再仔细听一遍播音员的话,他说的是:“今年4月,驻村干部韩讯(音译)得知了余虽家的情况后,和同事们一块捐出了1200块钱,并联系了公益组织一起帮助余虽一家。”
钱是干部和同事的私人捐款,公益组织代表不了政府。所以我要问,政府去哪了
政府很忙,忙着去盖高楼大厦了。
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是,干部的捐款,和公益组织的帮助,是在今年的4月份。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措施应该是在余虽一家被央视注意到或者即将被央视注意到后干部们的补救措施。
在余虽妈妈去世后的近三年的时间里,在这个家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都是她一个人熬过来的。那个时候,视频里说,余虽一个人照顾着一岁多的弟弟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妹妹。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自己的生活尚无保障,还要照顾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她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视频中余虽对着镜头说了这么一段话:“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就算现在累以后也会好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不难,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做到的。”
二:
当最美孝心少年们的事迹被一个个展播的时候,观众席上,镜头闪过的,都是一张张难过至流泪的面孔。
观众哭了,节目的效果就达到了。
视频中每一个孩子的悲惨经历与观众席上的每一位都不太可能有交集。观众哭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的经历太悲惨了。央视到了这些孩子,对他们施以援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温情,对这个社会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如果这些孩子的经历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会怎么办
当然不会,怎么可能我的家庭是完整的,我的孩子是幸福的,我怎么舍得他去经历这些太悲惨了,惨不忍睹,把我都惨哭了。
晚会结束,观众回到家中,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就会忘记昨天晚上的一切。因为那一切,都是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即便它就是真实的存在,也依然会像看一场悲情电影一样,哭过了,也就过去了。
我们该想的,不仅仅是表彰这些“最美孝心少年”,更应该想的是如何动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看了这些我才知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不仅有世界人民,还有中国人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撑起一个家,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悲哀。
三: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说,少年坚强,则国一定不坚强。
一个坚强的国家,不会让未来的花朵饱受生活的摧残。
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很兴奋;诗歌朗诵很动情;观众掌声很热烈。这一切都不能改变那些少年的生活:很悲惨。
央视每年都会策划一些人物评选活动: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感动中国等等等等。我不知道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树立社会正确的道德观但100个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都无法弥补一个彭宇案对中国人道德观的破坏;100个最美乡村教师也改变不了一个教师性侵学生的案子对教师形象的毁灭性的打击。同样,100个最美孝心少年的悲惨经历也没有一个富二代在网上炫富对少年们的价值观的影响大。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说这些节目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当然有。至少它为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
生们提供了很多感人素材,为他们的作文增,高考增分,然后考上好的大学,四年过去,价值观再次被颠覆。
感人的事迹越少,这个社会越幸福。
有时候努力创造的感动,带来的往往会是恐慌。
我并不关心这个节目本身是否有价值,我关心的是,节目播出后对这些孩子的生活能不能有实质的改善能不能不要再等媒体出面后,政府再采取措施
还有那些与他们有着相同的境遇,却没有被媒体报道的孩子们,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希望政府能够明白:
我们这个社会再贫乏,也不能让一个孩子撑起一个家!
孝心好少年【范文3篇】二
向娜,湖南湘西山枣乡,14岁。
在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
湘西山枣乡火麻村是全乡最偏远的村寨,因为大多数人家全都外出打工了,寨子里只留下九口人。
暑假,向娜想趁最后几天多挣些钱给爷爷买药。趁着赶集的日子,冒着瓢泼大雨,她背上几天前晒好的草药,早早地出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又下着雨,她的草药被淋湿了,尽管向娜软磨硬泡,对方也没有收购。了几家,终于有好心的老板收购了她的药。一背篓草药最终卖了61块钱。拿着钱,向娜去乡医院买了药。因为山里的天气有些凉了,爷爷的支气管炎也越来越重,从乡医院买完药,向娜又给爷爷买了些润肺的梨和水果,从来不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的她,还给爷爷买了一份小礼物,向娜说,这份礼物饱含着她对爷爷的祝福。
三个月前,爷爷心脏病住院,为了不耽误她学习,一直瞒着向那。得知爷爷住院的消息后,向娜把学校发的免费午餐送到医院,而自己每天就靠喝水填饱肚子。
因为爷爷的身体不能干体力活,这些年,14岁的向娜已经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砍柴、提水、挑牛粪、种地。
繁重的学习和超负荷的农活,每天都让向娜疲惫不堪,偶尔闲下来时,她才有时间怀念以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