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作文
劳动的作文(通用31篇)
劳动的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动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的作文 篇1
不知不觉就到了五一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五一劳动节了,以前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去玩,没想到今年,他们没打算带我玩,还让我去劳动……
这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二姑、二姑爷,还有妹妹们一起来到河边。欠先拿出打菜籽的工具,接着展开油布。我和妹妹们的任务是:拔菜子干。二姑爷说:“兰兰,你数最大,你当大队长。”说完,便各自忙开了。
我和妹妹们也开始干活了。起先,我们都信心十足。平时懒散的林林也干得很认真,一会儿
来个“力拔千斤”,一会儿来个“倒拔垂柳”,可上劲了。可是,好景不长,不多久,一个个手脚发软,满头大汗,先前的那股兴奋劲不知跑哪儿去了,一个个死皮烂脸的。爸爸看见后,笑嘻嘻地说:“快加油!干完活后我们就去买冰淇淋。”听了这句话,我们妹几个顿时浑身来劲,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为了能够早些吃上可口的冰淇淋,我们又帮着父母打完了菜籽。回家后,妈妈拿钱给我们买了冰淇淋。当我吃着这可口、美味的冰淇淋时,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这个五一节虽然过得要比往年辛苦,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体味到劳动的艰辛,但比艰辛更难得的是那份劳动的快乐。
难忘啊,我的这个五一劳动节!真的是一个劳动的节日,我知道劳动是最美的!
劳动的作文 篇2
我应该如何描写我的护校的那一天?
如果我是画师,我就用我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我们辛勤劳动的情景。
如果我是诗人,我就用我饱含诗意的文字,记载下我们娴熟的动作。
如果我是作曲家,我就用我激昂的乐符,谱写我们充实而快乐的一天。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学生而已,我只能用我贫乏的文字来描绘,来赞美我心中的那一天。
我们怀着企盼的心情迎来了这充实又愉快的一天,开始护校了,虽然我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打扫罢了,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
但是:
看——
每一片玻璃进过我我们手中的抹布抹过后,都显得晶莹剔透。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射入校园,灿灿的金洒得我一身一脸。我们显得十分默契,我们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依然能伸出手来抹窗户,而且速度十分快,都快赶上神州火箭了。突然响起了下课的铃声,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我们的手时而伸出,好像绽放的鲜花,我的手时而收拢,好像含羞的含羞草,我们的步子有进有退,好像白鹤亮翅。
多么充实而愉快的一天啊
使人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使人想起——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使人想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那优美娴熟的动作把校园打理得干干净净。我们拾起垃圾,让校园内的树木为变绿,让花朵更加鲜艳了。
天上的浮云优哉游哉的漂浮着,小鸟不停地叽叽喳喳地欢快的唱着歌,风轻轻地吹动了树木的叶子,发出飒飒的响声。
多么充实而愉快的一天啊!
护校一会儿就结束了,但我还沉浸在这劳动的喜悦中,不愿结束。
但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得结束了我们的护校劳动。
劳动的作文 篇3
同学们,“劳动”这个词你们一定不陌生吧!只要劳动,才能有所收获。而对于我来说,在我印象中最深刻,干的也最笨拙的一次劳动,却成了我心中的珍藏。
那大概是我七岁的时候吧,吃完晚饭后,我突然想干点什么家务活,这时,我突然看到了堆在水盆中的碗碟,我的脑海里顿时蹦出一个念头:不如,我就洗碗吧。于是我对奶奶说:“奶奶,这次就让我来洗碗好了”。奶奶同意了。可我刚拿起碗,就犯难了:该用什么东西洗碗好呢?我左翻翻,右,总算是到了一个螺旋形的刷子,我想:用这玩意儿洗碗应该不错吧。于是我就拿着它开始洗碗。
开始洗碗了,我先把碗放入水中,舀上些水,然后用那把刷子像刷鞋油一样一下一下地刷掉碗上的饭渣。在干了约半个小时后,笨手笨脚的我才洗完了三个碗和一个碟子。在洗的过程中,还差点把碟子掉下去打碎。
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也创造了壮丽的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文明。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记叙文-指点迷津
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1、要素要交代清楚
记叙的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既然是记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有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的,因此,写记叙文总要交代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如果不把这些记叙的要素说清楚,文章就显得内容不完整、脉络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交代记叙的要素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因为事情有时是比较复杂的,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活动在增减,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所以写作时要随时把这些变化交代清楚。第二,在一篇具体的记叙文中,这些要素如何交代,不是死板的,也不需要平均用力,某些要素,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已经熟悉,或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有时也可以不写或略写,有的事,应当写明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甚至某分);有的事,只说“十几年前”或“我小时候”就可以了,一切要根据表达需要而定,切不可机械照搬某种模式。
2、立意要深刻新颖
从“深”处立意。“深”是指深刻。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从中出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去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某些生活细节、平凡小事,在不经意间,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在感动之余,我们何不揭开事件表面的面纱,去体会、咀嚼一下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呢?
从“新”处立意。“新”是指具有时代精神。每个人的思想经验,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能时时站在全新的角度,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那么,你一定能从一些常见的事中翻出一些新的感受来。
从“小”处立意。“小”是指平凡的小事。你要善于借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材料来反映生活中的典型意义。吃饭、走路是小事,但唐人李绅能在吃饭时慨叹“粒粒皆辛苦”,鲁迅能在回“故乡”时思考走什么样的人生、社会之路。其实,你也可以从读书交友、梳洗穿衣等琐屑小事中出生活表层之下的典型意义,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
3、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是对所有文体的基本要求,所选的材料都是要紧紧围绕着中心思想
的,让读者在看完文章之后对文章所写内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所写内容散乱,读者便不知作者所云,更谈不上理解文章内容了。在一篇文章中,最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即使写几件事,也应从头至尾一线贯串,不能搞多个中心,喧宾夺主。
4、内容要具体生动
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了,还应让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容易犯内容抽象笼统、材料剪裁不当、材料不够典型的毛病,这些都会影响文章中心的表现。为了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可以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所选材料要“真”“精”“新”。所谓“真”,就是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如实反映自己最熟悉的现实生活;所谓“精”,是指选材不在于多,而应根据主题需要,选取典型材料,以少胜多;所谓“新”,是指选材要新颖,即使是平凡小事,也要有时代气息。
5、表达要灵活多变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地运用在一篇文章中,而是综合运
用的。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不一定每一种表达方式都用,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或两三种综合运用即可。一般来说,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也经常运用,主要是用来抒发情感。但不管选用哪种表达方式,还是要以记叙为主,从记叙中自然引发出来,而不是脱离记叙内容,凭空添加进去。
6、结构布局要严谨
记叙文是很讲究布局谋篇的,一件普通的小事,如果我们善于安排文章结构,也能体现出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开头、过渡和结尾。
从行文次序来看,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介绍人物、事物为主的记叙文,结构上通常按照“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这三种方式来安排,其中“总一分一总”运用最普遍。所谓“总”,即是概述;“分”就是对,‘总”的展开,展开的内容之间一般是并列关系。
以叙述事件过程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地点的转换,或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其中,以事件发展变化为线索的做法较为常用,即按照”发生一发展一高潮一
结局”来安排结构。
以叙述感想、看法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结构安排一般遵从感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例如不喜欢某人—因某个契机而对此人产生兴趣—通过交往真正了解此人—赞扬此人的品质
回忆性的记叙文通常以倒叙手法开头,结尾再“回到现在”,使全文的结构形成环状。行文中如果有需要补充说明的事件或人物,可采用插叙的手法,但文字不要过多,同上下文的意思要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