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歌短篇⼩说《秦琼卖马》
  我省著名作家谈歌⽼师的短篇⼩说《秦琼卖马》作为试题⼊选2021年⾼考语⽂全国⼄卷。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于龙烟铁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龙烟铁矿西⼆区⼩学、宣化第四中学就读,毕业于河北师范⼤学;曾做过锅炉⼯、修理⼯、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与著名作家关仁⼭、何申被⽂坛并称河北“三驾马车”;代表作有《家园笔记》《校园笔记》《⼤⼚》《绝唱》等,两次获得河北省⽂艺振兴奖。
《秦琼卖马》展⽰了民国时期保定古玩业内发⽣的⼀件离奇故事:古董店“艺园斋”⽼板杨成岳为救助友⼈,不惜重⾦收购了落魄的京剧名⾓王超杰珍藏多年的雍正年间的“官窑粉彩过⽀碧桃⼤盘”,⽽成交后他为维护信誉及收藏者的利益,毅然摔碎了这⼏只价格昂贵的盘⼦,原来这是只值⼗⼏吊钱的赝品。古道热肠的杨成岳在声⾊不露的情况下,倾其家产资助了穷困潦倒的⽼友,恰似当年秦琼卖马时侠肝义胆的单雄信,也留下了为世⼈赞颂的佳话。
■⾼考原题
阅读下⾯的⽂字,完成7~9题。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年⽴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知了的鸣叫声中。⼀辆⼈⼒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个⾝着灰布⼤褂的中年汉⼦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让座沏茶。
  “我韩定宝先⽣。”杨三怔了⼀下,低声答道:“韩⽼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惊了脸,⼿⾥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道:“现在的⽼板是杨成岳先⽣。”汉⼦呆了⽚刻,缓声道:“我想见⼀见杨⽼板。”说着取出⼀张名⽚。杨三接过看了⼀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啊。您稍等。”
  王超杰,⼈称北⽅铁嗓,专攻⽼⽣。平⽣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年前⼀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刻,⼀壮年男⼈出来,拱⼿道:“王先⽣,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的⼤戏,今⽇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板也是门⾥⼈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坐论其道。--不知王先⽣到保定有何贵⼲?”王超杰笑道:“有⼏件古瓷,
想让杨先⽣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摞盘⼦,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个落魄商家⼿⾥收购⽽来。地道上品,还请杨⽼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爱之物,何故出⼿呢?”王超杰长叹⼀声:“⽣计所迫,还望杨⽼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本⽣意,实在不好⾔价了。还请王先⽣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告辞,杨成岳却⼀定留他吃饭。吃过饭,⼜给王超杰了⼀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天,名琴师张⼩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当年听您⼀出戏可真是不易,⼀张票要卖到⼗五块⼤洋。”王超杰摆⼿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武笑道:“今⽇何不乘兴唱上⼏段,⼀饱我⼆⼈⽿福呢。”王超杰笑道:“⼆位想听,那我就⼲唱⼏句吧。”张⼩武忙摆⼿:“不⾏不⾏。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不⾜。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都笑了。
  说笑了⼏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是卖瓷器。只是杨⽼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下:“王先⽣⼀定要卖,就请说⼀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只盘⼦五百块⼤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去,我们当⾯钱货两讫。”
  第⼆天,王超杰带着箱⼦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
  王超杰笑道:“⼆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段助兴?”杨成岳击掌⼤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就唱⼀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
起:“未曾开⾔两泪汪,尊⼀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武叹道:“今⽇真是⼤⼤地过了⼀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过⽬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箱⼤洋,笑道:“超杰先⽣,清点⼀下。”王超杰摆⼿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才转回店⾥。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笑:“你说呢?”猛⼀挥⼿,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武⼤吃⼀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屋,只见货架上有⼏
只盘⼦。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武结⾆道:“你是说,超杰先⽣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吊钱。我看出王先⽣⼼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声。
  张⼩武皱眉道:“那三千⼤洋……”杨成岳⼀笑:“我们听了超杰先⽣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不带来,死不带⾛,送与王先⽣,也便是⽤在了去处。”
  张⼩武默默⽆语,转⾝要⾛。杨成岳喊住他:“⼩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作痒了。”张⼩武怔了⼀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
店:“⼀轮明⽉照窗前,愁⼈⼼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
  (有删改)
  7.下列对⼩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态。
  B.杨成岳当着张⼩武的⾯,把重⾦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转折将故事推向
⾼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
  C.⼩说语⾔⽐较独特,⽤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常⼝语,有种舞台味道,与⼈物的⾝份地位极为相符。
  D.⼩说从⽴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世的苍凉之感。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不⾜?请简要分析。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理发⽣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7.C
  8.①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②把⾃⼰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希望有⼈帮助⾃⼰渡过难关;③唱得壮⽓不⾜,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
  9.①先是⽆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本⽣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谈歌“绝技”
蒋⼦龙
  谈歌⾝怀绝技,且深藏不露,⽂坛上极少有⼈知道他⾃幼习武,宗形意拳,达到什么境界不得⽽知,但我知道他不仅有不少师兄弟和拜把⼦弟兄,还有⼀帮徒弟。敢于收徒授业,若形意门也如⼯⼚般实⾏⼋级制,他⾄少应该有五六级的程度。谈歌性格中显著⽽迷⼈的“侠”与“义”,⼤概就与尚武有关,或许还受益于“燕赵之地”的古风。因此在新时期⽂坛上独河北作协先有“三驾马车”(何申、谈歌、关仁⼭),后⼜被批评家们推出了“河北四侠”(胡学⽂、刘建东、李浩、张楚)……谈歌好结交,因经历丰富,朋友圈⼉就有好⼏个:当年在炉前炼钢流过⼤汗,“⼯友圈⼉”很铁;多年做地质勘测队队长“踏遍青⼭”,朋友也遍布全国各地;⼜因多才多艺,是个有趣⽽好玩⼉的⼈,书画已经登堂⼊室,喜欢京剧中的余派,可以有板有眼地跟票友们飙戏,因此“⽂友”也有⼀⼤帮……
  ⽽⾝为作家,他最令我钦服的“绝技”,还是同时具有“三副笔墨”。所谓笔墨,即作家的⽂字风格,或称⽂风。作家未成名时希望能彰显个性,形成⾃⼰的风格,⼀旦风格形成反过来⼜会局限作家,许多⼈终⽣就是⼀副笔墨,被⾃⼰的风格囚住了。能突破局限,破茧化蝶者,寥寥⽆⼏。谈歌以中篇⼩说《⼤⼚》《天下荒年》成名,直⾯现实,笔风凌厉,谨严⼜沉勇。这第⼀副笔墨似乎是他的“⽴⾝之本”,藉此轰动⽂坛、拿奖,⽤江湖话说叫“扬名⽴万”。但此招却不轻易使⽤,只在触及现实题材时才派上⽤场。中篇小说
  他的第⼆副笔墨,我称之谓“谈歌体”。谈歌者,能说会唱,连说带唱,甚⾄说的⽐唱的还好听。他的长篇⼩说都是⽤这种笔法写就,嬉笑怒骂、插科打诨、旁引博证、夹叙夹议,甚⾄“插播⼴告”、⾏话隐语……所有这⼀切⼿段都融合为⼀种极为流畅的叙事⽅式,⽂字如“黄河之⽔天上来”般地奔泻⽽下,⼀波咬着⼀波,忽⽽湾陡滩急,悬念丛⽣,环环紧扣;忽⽽境界开阔,浪花欢笑,风光旖旎。凡接到谈歌的新书,我⼀般都不急着打开,免得被他诱惑耽误⾃⼰的事,留着外出时再读。有谈歌陪伴,妙趣横⽣,再长的旅途也不觉长、不觉累。
  如果说谈歌的第⼀副笔墨是“看家”的,这第⼆副笔墨就是“吃饭”的,每部书都不能算⼤红⼤紫,但印数很⼤,卖改编权很多,这就叫“偷着长⾁”。他买房⼦置地交友三千就靠的是这些书。有个阶段他写的⽐我读的还快,我对他说你悠着点给我留点空读读别的书。最近三四年没见到他的新作,因他的两位都是90多岁的⽼⼈长年住在医院⾥,他是孝⼦,整天在医院陪伴⽼⼈,我猜想他从此可能写不了长篇
啦。不料前些天突然接到他的新长篇《⼤舞台》,100多万字。我惊讶他怎么⼜写出了这样的⼤部头?因冬天要藏,我暂时没有外出计划,便按捺不住好奇⼼打开了他的书,害得我废寝忘⾷花了近⼀周的时间读完了,畅快淋漓,那叫⼀个过瘾,充分享受了阅读的快乐。
  谈歌的第三副笔墨,是他在⼤量《⼈间笔记》中使⽤的⼑笔。简短、精当、冷峻,多⽩描,有古韵,富传奇性。《绝情》《绝活》《绝⼈》《绝地》《绝剑》《绝墨》《绝唱》《绝境》《绝响》……三教九流,五⾏⼋作,天地君亲师,神仙⽼虎狗,仿佛天下的绝⼈绝事都叫他写绝了!谈歌的⽂字中有股神秘的魅⼒,读他的书总是让⼈欲罢不能。有此“三副笔墨”,在急功近利的喧嚣中,谈歌始终保持着⼀种难得的从容,别⼈都是“忙,很忙,⾮常忙”,他却总是不慌不忙。在炫强逞能的现世,他⾝怀绝技,不惧俗恶,有资格⾼调,却养成了⼀贯的低姿态,在漫不经⼼中保持了⼈格的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