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积累诗词常识。
2.通过反复吟咏,把握月的意象,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
课前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
2.结合教材注释,圈画批注,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基本情感。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词中写“月”的词句,概括词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中秋之夜的词人有何表现呢?请同学们细读这首词,圈画出体现词人行为的词语,并用四到六字词语加以概括。提示:语言简洁,力求诗意。
                                                               
                                                               
学习任务三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
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词人每个行为阶段的不同心境。具体要求:请每组从词人中秋之夜的行为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参考示例,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句所传达的词人心境,并用折线图画出情感变化的轨迹。
                                                               
                                                               
学习任务四
朗读诗歌,总结反思,感悟词人的复杂心境。
学习资源
课外选读:苏轼《灵虚台记》、林语堂《苏东坡传》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默写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雅客就借“月”的意象来表达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咏月抒怀,表达旷达乐观的情怀。请你再写出至少三句与这首苏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也曾把酒问月,写下《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一诗。请读一读这首诗歌,试着比较李白这首诗歌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月的心境有何异同。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 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②丹阙:朱红的宫殿。③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见课文。
2.答案示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秋霁寄远》:“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3.答案示例:
同:
(1)两首诗歌都是起句就把酒问月,问得突兀,问得痴迷,都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时空的困惑,对明月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两首诗歌都隐含了作者人生失意的怅惘悲凉之情。李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一句,表面上写嫦娥常年捣药、夜夜独处的寂寞,实际上折射出李白当时仕途不得志的抑郁孤独的心境。而苏轼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同样不被朝廷重用,甚至被冷落。“我欲乘风归去”“照无眠”等诗句,正是他这种失落情绪的反映。
异:
两首词传达的诗人的情趣胸襟有别。李白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
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更富理趣。苏轼问月,能够在月和人的对立中到平衡,推己及人,为天下所有思亲之人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富情趣,显示了苏轼旷达超拔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