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本单元只有一个例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都是统计活动的一部分, 每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本单元的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
2.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统计表的结构。针对诸如不会先看分栏格内容,阅读数据时不知从哪里入手等问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教学例1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看表格,再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教学时,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逐步达到基于数据却又跳出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

教学笔记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6~37例1及P37“做一做”,教科书P38“练习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统计需求
师: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哪种活动?
课件出示教科书P36情境图。
【教学提示】
根据情境图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各种喜欢的活动。
师: 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如果要想知道全班男生、女生分别最喜欢什么活动,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的统计。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图,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统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制作复式统计表
1.调查统计。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学笔记
师:这里有六项活动,现在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学情预设】预设1:认为全班举手表决比较容易统计。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别较大,应该分开统计。
师生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生、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请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填写)
2.描述与分析。
师:从上面的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我知道了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我知道了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你是看哪个表知道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呢?
【学情预设】看第一个表,知道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看第二个表,知道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我想知道哪些活动是男生、女生都比较喜欢的,要看哪个表?
【教学提示】
感受合并统计表的必要性
【学情预设】预设1:既要看第一个表,也要看第二个表。
预设2:男生统计表看一下,女生统计表看一下。
预设3:这样来回地看很容易看错,而且很麻烦。
师:上面两张统计表只能分别反映出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要进行比较或知道总人数确实不方便。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重新设计一张新的统计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第一个表统计的是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第二个表统计的是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把两个表合成一个表。
师:很多同学想到了把这两个统计表合成一个统计表,那么怎么合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取信息——对比异同”的过程,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要对比这两组数据,反映这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就需要一种更适合的统计表,这样新的统计表就“呼之欲出”了。这一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需求,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价值。
3.经历过程,逐步完善,形成复式统计表。
(1)合并统计表。
教师用多媒体依次演示,把两个统计表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