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数来宝中的四字成语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
    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酒后失言》《防不胜防》《亲子鉴定》等。大同数来宝的音像制品从磁带、VCD到CD畅销文化市场。
    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结集出版发行《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1~2集》近10万盒。柴氏兄弟的精选第五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部大同数来宝专著《大同数来宝作品集》共20余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创作和表演的大同数来宝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怨谁》到今年春节晚会的《婆媳之间》,近30个段子。
    大同数来宝已经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国曲艺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曾在广州获得全国曲艺星奖金奖、上海全国文艺展演铜奖,两的段子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获得金奖,《望子成龙》夺得中国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
    曲苑新花、云中奇葩——大同数来宝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曲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
    一人从此不孤寂,一座城从此不落寞。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
    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有人这
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
    此言不差 本段为马志明和黄族民和说的数来宝甲: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乙:对。
    甲: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乙:哎,有这么叫的。
    甲:杂耍吗,乙:嗯。甲:耍、弹、变、练。
    乙:嗯。甲:说、学、逗、唱。
    乙:什么都有。甲:我最爱唱。
    乙:哦,您还喜欢唱?甲:不过干唱我可不唱。乙: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0怎么还干唱啊?甲: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乙:唉,这上哪儿给你乐器去?甲:甭啊,在这儿哪。乙: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甲:啊,怎么着?怎么着?乙:还怎么着?甲: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
七块板儿,别小看。
    乙:怎么着?甲:不好掌握。乙:什么呀,就不好掌握……甲: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乙:这……一般人打不了?甲: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乙:呦,这还有过门儿?甲: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
    (打板儿,过门儿。)乙:嗯,行!要过饭!甲: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乙:这我懂,啊。
    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甲:别听他的啊!说错了!乙:说错了?甲:错了,唉,错了!乙:嗯?甲: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乙:不要饭?甲:--要钱!乙:噢……这不一样吗!甲: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乙:怎不容易呀?甲:讲究是现编现唱。
    乙: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甲:得做到三快。乙:哪三快?甲:眼快,心快,嘴快。
    乙:这眼快是?甲:发现目标了。乙:心快?甲:编出词儿来。
    乙:嘴快哪?甲:跟着就得唱出来。乙:要说是不简单。
    甲: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乙:那是啊。
    甲: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乙:怎么不一样啊?甲: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是不给。
    乙:那可不。甲: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乙: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甲:哎。乙: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甲: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乙:我根本就不听。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乙:哎,对啦!我就不给。甲:没你这样儿的!乙:我就这样儿!甲:没你这么轴的!乙:我就这么轴!甲:没你这么拧的!乙:我就这么拧!甲: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乙: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
哪?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乙: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甲:外号儿?乙:哎。甲:叫什么呀?乙: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
    根毛儿不拔!甲:滑出溜?乙:那是。甲:你没打听打听?乙:啊。
    甲:我也有个外号儿。乙:你外号儿是?甲:榔头。
    乙:榔头干吗呀?甲: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乙:嗬!我还有外号儿啦!甲:叫什么呀?乙:我叫钱锈。甲:怎么叫钱锈啊?乙: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甲:哦,我外号儿铁刷子!乙:铁刷子什么意思?甲:专刷你这钱锈!乙: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来
    【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差别不大时。一般作谓语。
    【辨形】异;上边是“巳”;不是“己自”。
    【近义词】一模一样、神肖酷似
    【反义词】迥然不同、大相径庭
    【辨析zhidao】与“同中有异”有别:~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同中有异”强调“异”的一面。
    【例句】现在许多武打影片;其内容都是~。
    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差别不大时。一般作谓语。
    【辨形】异;上边是“巳”;不是“己”。
大相径庭的反义词
    【近义词】一模一样、神肖酷似
    【反义词】迥然不同、大相径庭
    【辨析】与“同中有异”有别:~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同中有异”强调“异”的一面。
    【例句】现在许多武打影片;其内容都是~。
    数来宝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男
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不知好不好。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