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
语文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5 分)
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 B]
柯灵A
得患失
风云变幻
B
乖戾
官吏
呕心沥
不寒而栗
C
对弈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
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 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答案 A]
A
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
报道
伶牙利齿
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
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
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答案 D]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 2008 年前将每年增加 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莅临
计划
不仅是 / 而且是
B
莅临
规划
不是 / 而是
C
亲临
规划
不仅是 / 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 / 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答案 C]
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 着交通部门未雨..的辛劳。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 .... ,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答案 A]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 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
B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 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 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 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答案 B]
A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谛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赛
D .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 后果: 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 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 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 将向北蔓延, 使欧洲出现流行病; 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 滑雪运动在欧洲将 荡然无存; 在英国, 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 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 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 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 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 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 海岸被淹没 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    3℃。这一预测是以近
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 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 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 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 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 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 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 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 全球气温将为— 40 ℃,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 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 必要的措施,到 2030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 1850 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 化石燃料(煤 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 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 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植物遭到破 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
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 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7.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答案 A]
A .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 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 温效应。
B .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 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 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 升高的效应。
C .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 升高的效应。
D .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的密闭空间中产 生的保温效应。
8.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答案 C]
A .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 .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 .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 .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9.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这句话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 .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 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 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碳、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 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 .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 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 .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 草地衰退, 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 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
A .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 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 .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 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 .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 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 .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 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 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 .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
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继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    张掖
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
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    帝大征四
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 觝 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 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
私哂 其矫 饰焉。帝称矩至诚,曰: “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 “太原有变, 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 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 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 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 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 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    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 治通鉴·唐纪八》 )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 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C]
A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 .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为伯父让之所鞠
犹且从师而问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 .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延折,不肯面从
D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C]
A .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 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 .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技于洛邑,又 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 .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 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 ,“但悦媚取容而已” 。
D .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 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B]
A .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 .强调“表动而景随” ,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 .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 .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