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词语《艾青诗选》名著导读教学反思文化产业园
                —— 思不足  觅良方
圣诞节活动
反思自己的《艾青诗选》课前导读课不足之处颇多:
一、知识讲解 方式僵化
励志短句霸气要引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势必要让学生认识艾青其人,了解艾青的主要作品及特征,使学生的阅读有方向。为此我设计了“认识一人”和“感知一本”两个环节,对艾青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艾青诗选》的成书背景,两次创作高峰期的主要作品及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知识讲解。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以我的直接讲授为主。如此“一言堂”地讲授了自己应该讲授的知识,方式很僵化,无疑枉顾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艾青其人和作品的独特之处,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细思甚恐:这种僵化的授课方式会使不少学生貌似在听课,实际上早就“人在课堂心在外”了,更会如斯宾塞所言“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厌恶”。
二、方法归纳  指导粗略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故作为阅读指导课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我引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九上语文课本15页“读书方法指导”的相关文字,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再提炼概括一下,于是乎关于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的阅读方法便呼之欲出了——注意形式美、品味语言美、把握意象美、体味情感美、体会理性美。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方法指导”的相关文字,并概括出方法后便开始下一个环节——运用所学方法来“精读一首”了。我的方法归纳指导得很粗略,于学生而言如浮光掠影,使他们错失了“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我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方法指导”的相关文字,并概括出方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几首现代诗,谈谈自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或者我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了第一单元诗歌后掌握了哪些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或窍门,再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方法指导”的相关文字,两者进行印证或补充。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思维会处于积极运行状态,对读书方法的理解既有感性的认知,亦有理性的思考。
三、诗歌朗读 形式单一
肖培东老师说:“语文课,首先必须是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于现代
离职申请表诗歌而言,“琅琅书声”更是必须的。没有朗读,如何体会现代诗歌的形式之美;没有朗读,如何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没有朗读,如何把握现代诗歌的意象之美……所以在“精读一首”和“仿写一段”中我设计了学生的朗读活动。然而我的设计太简单了,只有学生的自由读和个别读,没有配乐朗读,没有分组赛读,更没有教师范读。这种相对单一的朗读形式于学生的学习是有伤害的:没有配乐朗读,学生朗读难以入情入境;没有分组赛读,学生朗读不易积极投入;没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不会“有法可依”。其他如评读、齐读、选读、角表演读等不同朗读形式,都是可以相机灵活运用的。
形式单一的朗读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而形式多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文字变得有温度、更立体,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品味、体悟诗歌,深刻地感受诗歌之美。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亦是我应当引以为戒力求避免之处。在此次《艾青诗选》的备课、上课和反思的过程中,我深深觉得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任重道远,为此我也在尝试寻觅良方,在此就说说自己的浅见吧。
一、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
艾青作品
中考如一根指挥棒,中考语文试题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检验,更是教师日常语文教学活动的风向标。现代诗歌的教学与中考如果能有效结合,可以为现代诗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行优质的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然而事实是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无论是苏教版课本,还是人教版课本,均有不少现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要求背诵的。然而中考却基本不考查它们,古诗文名句才是中考语文的宠儿。我翻阅了2018年江苏十三大市中考语文试卷,发现只有南京卷(《乡愁》)和苏州卷(《再别康桥》)考查了现代诗歌,另外南通卷考查了《纪念白求恩》中的名句,其他市的试卷没有现代诗歌的影子。再看看盐城近十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竟不曾考查过现代诗歌。无论是横看,还是纵看,现代诗歌基本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古诗文名句一家独大。既然考试不考,老师往往不重视,学生更是有理由不去认真阅读和学习现代诗歌。学生更愿意阅读形式严谨、风格各异、易于记诵、中考必考的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