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西北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小文和小宇循着指示来到了古诗文专栏,他们一起探寻古诗文里的人生百味。
出处
古诗文名句
批注
《竹里馆》
(1)______(2)______
悠远宁静的心境之味
《逢入京使》
(3)______(4)______
走马相逢的思亲之味
《木兰诗》
(5)______(6)______
边塞隆冬的苦寒之味
《晚春》
(7)______(8)______
争芳斗艳的竞放之味
《春夜洛城闻笛》
(9)_____(10)_____
静夜闻笛的思乡之味
感慨:不同味道勾兑不同的人生,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中尽情感受百味人生吧!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月13日晚,绚烂的焰火照亮北京夜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落下wéi①____(A.维  B.帷)幕。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之光,传递着团结与友谊的希望火种,在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甲)____(A.浓墨重彩  B.可歌可泣)的一笔。
(丙)____。在以“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乙)____(A.号召  B.感召)下,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6个大项、78个小项的角②____(A.jué  B.jiǎo)逐。赛场内外,我们(丁)____,这一切源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中国必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参赛运动员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
B.这是参赛运动员有史以来最多人数的冬残奥会之一。
C.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
D.这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参赛运动员的冬残奥会之一。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丁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感动于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
②感动于运动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
③感动于观众为最后一名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友善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诗中的“雪”指的是“___________”,作者借此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拟人的手法,轻灵的语言,描绘草树迎接春天归来的画面。
B.“斗”字生动地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C.最后两句将朴素无华的杨花和榆荚写得富有个性,读来饶有趣味。
D.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祖抑之曰  尝:
(2)而乘汗马击剑  好:
(3)十万骑驰沙漠  将: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B.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C.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D.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8.孙权劝学,“蒙乃始学”,进步神速,作者给予他由衷的钦佩与赞美;曹操劝学,曹彰却不为所动。小强觉得《三国志》的作者在批评曹彰不思进取,请你联系文段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看海
刘华
父亲是看故乡的山长大的。在故乡,只要打开一扇门,山便迎着晨曦,耸峰立岭,鱼脊般威武地逶迤而来。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问在海南当兵的人:“山的那头连着海吗?海比门前的河大多少呢?”当兵的人没有回答,只呵呵地笑。
②那之后,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气势和刚毅,看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宽广辽阔,他把有大海的图画和文字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③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电视,画面上是南海的椰树、沙滩、海贝,以及天空一样深邃的海面。他顿时高兴了,从病榻上坐了起来,他流露的激动,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
④父亲年轻时也萌生过几次看海的念头。可那时生活拮据,哪有空闲和能力去看海?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
⑤早些年,我考上山东的大学。父亲收拾着简陋的铺盖,喃喃道:“帮我看看海,看它是个啥样子?”我点头。可是,父亲的计划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学校离海很远,读书生活不易,我哪还敢迈出脚去听海的涛声?
⑥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和几个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这些寄了回去。父亲收到照片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花翻滚,席卷着娇小的海鸥,在几个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还残留着大海的咸风,父亲觉得满足了。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最后还恋恋不舍地问我:“海水是咸的吗?真的在阳光下海滩上都是一层白霜似的盐粉吗?”我没有去过,只能嗯嗯回应。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端倪,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我抿着嘴唇使劲地点头。
⑦大海已经在父亲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也在我的心里潜移默化地茁壮成长。
⑧今年我去了海南。临行前,我问父亲:“你去不?”他摇了摇头,伸了伸那双已经走不了的腿。
⑨我乘飞机来到三亚。宾馆三面临海,绿树掩映。只要我打开靠海湾的窗子,大海的气息便汹涌而来。这片海湾还没有开发,有着自然的美丽。破晓时分,晨曦铺过翠绿的海面,像一树春的桃花在风浪的皱褶里闪烁、跳跃。海湾的近处有礁,有屿,有岛。海湾的远处也有礁,有屿,有岛。我立于天地之间,风从我的身边穿插,像渔船一样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网,收获的恐怕不是海鲜,而是一份水珠飞溅的明媚心情。
⑩我用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父亲躺在轮椅上接听了。我说:“听到了吗?这是海的声音!”这声音像故乡的潺潺水流,从河滩直泄而下,又像暴风骤雨,打在门前单薄的树叶上!父亲在那边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听着,连连说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我说:“看到了吗?那就是海岛!”父亲兴奋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尝了尝脚下的海
水,这细腻清澈的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样润滑,抚摸着我的脚踝,又如一条条故乡的泥鳅,从我的指间漏走了。我舔了舔手,说:“海真的是咸的!还有鱼的腥气!”
这时,父亲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几次努力都是徒劳。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寄托,在这一刻经由我,终于实现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陆地,像船儿牵挂的彼岸一样,终于合拢到了一块,幸福在了一起。
我说:“这就是你想了无数遍的海。”父亲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一定要给我瓢一口海水回来!”一朵浪花溅在我的嘴唇上,混着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
(《人民日报》2020年3月23日海的声音  有删改)
9.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向在海南当兵的人询问大海的样子,对方只笑不答,是因为觉得父亲无知。
B.“我”读大学时仍然无法看到大海,主要是因为学校离大海远,经济条件有限。
C.第⑦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我”前往海南三亚市看海作铺垫。
D.“我”尝海水的味道是因为当年父亲看到照片时问我海水的味道而我无法回答。
10.请简要概括父亲四次看到“大海”的经历。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⑴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⑵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赏析加点词语)
12.全文围绕“看海”展开叙述,为什么还要在第①段交代故乡的环境?
13.根据文意说说“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这句话的涵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2月,在中国科技馆,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张凯团队制备的凝胶冰雪冰板在“科技冬奥”主题展上亮相。
②凝胶冰雪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分是水,所以,它具有与自然冰雪几乎相同的视感和触感。其实,常温状态下的凝胶冰雪,是一种水凝胶材料。它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质更好。你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就像卷毯子一样。
③那它为何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呢?这是因为这种材质拥有亲水的高聚物网络,这种网络通过多种材料聚合反应而成。我们都知道,普通的冰晶在超过冰点后会逐渐融化,而有了高聚物网络的加持,融化后的水也会被牢牢锁住在网格之中,这样即便温度升高,这种水凝胶材质依然能够保持“冰雪”的状态。其实,我们熟悉的面膜、退热贴等,都是水凝胶。
④制作凝胶冰雪时,张凯团队特意选择了生物相容性材料,无毒无害,自然环保,人们也可以尽情与它亲密接触。给水凝胶加上一层自制冷装置,就能做出冰板、冰墙。升温时水不滴落,可以用于制作精美浮雕-这是世界上现有的唯一可长期在冰上保存浮雕的技术方案。在中国科技馆中展出的冰板上,就雕刻着“城楼”和“雪花”。虽然摸的人不少,但图案的形状一直保持清晰。若在城市中做小型“冰雪嘉年华”,凝胶冰雪也易于携带和安装。常温下,可以把它卷起来,到了目的地,垫上一层冰板,加上制冷机组,就能让它摇身一变,成为不融化的小型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