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集体备课教案
知识与能力:
l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归纳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2. 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揣摩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理解藤野先生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他()的事,来印证你的结论。
关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那么藤野先生呢?让我们进入课文,去认识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藤野先生是谁?
明确:鲁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医学教授。
资料1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047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1日降为临时讲师,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2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明确: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
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认知贯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从鲁迅的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是他的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激励的先生。
1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梳理叙事线索。(提醒应注意的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明确: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
a.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b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c关心实习情况          热情诚恳
d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  求实精神
e临别送照片          真诚友好
2请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横线填上适当的词语。出依据并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参考:
(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6段)
(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910)
(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161723等段)
(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111521223235等段)
3这节课我们着重解读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他的精神品质。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3)以笔做刀,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第3738段)
资料2:鲁迅对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巳经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提问:曾经有同学说,这样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现在很多见啊,鲁迅凭什么这么怀念他,还用“伟大”这个词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轻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如今的日本,遇到这样一个老师,会使鲁迅先生如此感激怀念,成为他“最感激的一个”老师吗?这种特别的感激源于什么?
资料3: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总结: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一、探究其他事件,理清暗线索
提问;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地概括。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
明确: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二、结合分析,主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