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61-70回)
红楼梦赏析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梗概】迎春房里的丫头莲花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柳家的不给,莲花儿告诉给司棋,司棋领人捣乱厨房。柳五儿奖茯苓霜分些赠芳官;回来被林之孝家的抓拿,凤叫把柳家的打四十板,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交给庄子,或卖,或配人.宝玉替彩云瞒赃,平儿向偷太太玫瑰给环儿的彩云说明情况,凤还要追究,处罚柳家的,平儿劝她得放手时须放手,凤方罢.
评析评析点一:大观园里丢东西的情节:王夫人房里的彩云偷了玫瑰露给贾环,丫环五儿因为舅舅同时送了茯苓霜,自己的妈妈柳家的与别人有过节,被人冤枉偷了茯苓霜.宝玉假说自己拿了玫瑰露和茯苓霜,应了两件事,保全了五儿和彩云.
评析点二:结合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后宝玉、平儿的做法,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特征:贾宝玉主动要求认下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事,保全受冤枉的五儿和虽然偷窃却勇于承认的彩云,防止事情闹大,体现了宝玉体贴关爱女性、平等待人的性格特点。 平儿在知道事情真相后,放过
了五儿和彩云,在王熙凤提出要严厉处罚时,善意劝解,最终平息此事,体现了平儿宽宏大度、识大体、顾大局、善待人同时又聪明机灵的性格特点.
评析点三:在《红楼梦》中,平儿的善良就像和煦的春风,令所有与她相处的人动容。“玫瑰露失窃”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春伤心,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之法,让宝玉承担“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避免了一场是非风波,当然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梗概】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玩个热闹.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香菱、芳官等斗草,两人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脏了水湿,其裙为宝琴所赠;宝玉教袭人给她换一件,香菱临走不叫把裙子事说与薛蟠.
评析评析点一:与宝玉同时过生日的人有:薛宝琴、平儿、刑岫烟。生日那天,贾宝玉
都做了以下事情:到宗祠祖先堂行礼、受众人前来拜寿、与众人吃饭、回房中与芳官玩笑、把石榴裙拿给香菱换上。
评析点二: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天真大方的,最能体现的便是“醉眠芍药图”,“醉眠芍药"过程: 贾宝玉等过生日,与众人在一起行令喝酒,湘云划拳输了,被罚了酒,并拿“鸭头”取笑小丫环们,后来喝酒醉了,图凉快,在一块青石板上睡觉了,(具体情形: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被落花埋了,一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嘴里还说着酒令,后被众人推醒。体现出史湘云襟怀坦荡、开朗豪爽、不拘小节、才情卓越的性格特点.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梗概】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走后,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第二日早,袭人向平儿夸昨晚热闹非常。妙玉下帖祝寿,署名槛外人,岫烟说宝玉应署槛内人。  贾敬死,尤氏理丧,尤老娘母女三人到宁府着家,贾蓉戏二姨.
评析评析点一:为庆祝宝玉生日,怡红院开夜宴,在“占花名"的行酒令中,林黛玉、薛宝钗各占得芙蓉、牡丹花名,作者如此安排的深意是:林黛玉(芙蓉).芙蓉清丽、纯洁动人,作者将林黛玉喻作芙蓉,暗指她有如出水芙蓉般纯真的天性、美丽、孤傲,这也与她的性格照应。  薛宝钗(牡丹)牡丹端庄、典雅,象征富贵,有大家闺秀之感,薛宝钗就和牡丹一样,大方端庄,追求富贵,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
评析点二:宝玉生日时,怡红院内的下人为他庆祝生日的方式:丫环们自己凑钱在怡红院摆酒设宴,又请来黛玉、宝钗等人,围桌而坐,行酒令,占花名,直到深夜方散。体现了宝玉尊重女性、平等对待下人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冲破封建制度的叛逆性格.
评析点三:一女孩子和宝玉在没有家长的约束下,通宵夜宴、欢乐、猜拳、饮酒,这是惟一没有拘束的一回。放开来,青春少男少女的美、诗才、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
【梗概】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五美吟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宝钗恰在这时来了,宝钗赞黛玉的五美
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贾琏向贾蓉夸尤二比凤好.贾蓉要说尤二给贾琏做二房.贾蓉向尤老娘说二姨给贾琏,尤二未语,尤三先骂。尤氏劝阻,贾珍同意。尤老娘因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也答应了。贾珍包办尤与张华退了婚。
评析评析点一:薛宝钗见林黛玉作《五美吟》,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这些话表现出了薛宝钗的性格本质:薛宝钗与林黛玉同样博览书,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却牢牢把握着现实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是一个符合封建正统思想要求、深得封建家长欢心的女子,同时也为后来的“金玉良姻"埋下伏笔。
评析点二:黛玉悲题《五美吟》,有人说,黛玉的五美吟,名为咏古,实为咏己,请说出你的看法。
答:同意《西施》一诗,自比西施美貌,可最终命运还可能不如寻常村女;《虞姬》一诗,言学虞姬气烈,为心上人拼得一死,万古流芳;《明妃》言红颜薄命古今同叹自己命运;《绿珠》一诗,估计自己和宝钗都可能被抛;《红佛》一诗,言自己慧眼识丈夫,贾府庸人怎约束我?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娘 尤三思嫁柳二郎
【梗概】贾琏以奶奶呼尤二,将凤一笔勾销。将积年梯己给了尤二,只等凤一死,便接进去。兴儿向尤二介绍凤。
评析评析点一:从尤三酒后说的关于王熙凤的话中,可见尤三极度蔑视王熙凤,说出“与她拼命”之类的话,表现她刚烈,直率,泼辣的性格和一种叛逆的思想。
评析点二:本回借小斯之口是评价李纨、探春、薛宝钗、林黛玉。李纨:是善德人,清净守节,是个“大菩萨";探春:精明能干;薛宝钗:绝佳人,气度宽和;林黛玉:美若天仙,多才多病。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梗概】兴儿对二说宝玉外清内浊,三赞宝玉糊涂。尤三向二、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死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作为定礼。宝玉向湘莲赞三,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贾琏索要宝剑。三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评析评析点一:柳湘莲遁入空门的原因:尤三五年前看中了戏曲演员柳湘莲,并发誓非他不嫁。贾琏偶遇在外漂泊多年刚刚回来的柳湘莲,便将这亲事说与湘莲,湘莲欣然应允,并将祖传鸳鸯宝剑交给三作为定情信物。次日,湘莲在与宝玉交谈中,认为尤三是放荡之徒,便借口退婚,并要求奉还鸳鸯剑。尤三痴心等了五年却遭到拒绝,万念俱灰的她用鸳鸯剑自刎而死,柳湘莲方痛心悔悟,看破红尘,与一道士遁入空门。
评析点二:柳湘莲定礼已给,却因从宝玉那儿得知尤三是东府里的人而悔约。这与柳湘莲“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是否是矛盾的?  1.柳湘莲的“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是建立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上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东府除了两名狮子干净罢了”一句话而将尤三置于道德的污泥之中,也在封建情理之中。 2。这与前面贾琏说“柳湘莲最是冷面冷心的人、最无情无义的人”相照应。 3。尤三与柳湘莲既无接触,又不了解,这是导致他失信的关键所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讯家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