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情景设入法:播放林海的《琵琶语》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的感觉是――①蕴含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绪②缠绵悱恻,欲说还休③淡淡忧伤,如歌如泣
此乃天籁之音!看着如此唯美的画面,听着此曲,大家想到了什么?——琵琶女,《琵琶行》《琵琶行》中作者描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
之高超?——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第一次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
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正面描写技艺高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琴技)第三次是: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在这里作者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
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其实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描写技巧,今天我们针对
高考,一起来学习几种主要的描写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蛤蜊炖豆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
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
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
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分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女子
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是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
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接受主题思想等的作用。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
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
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诗歌分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然而赵师秀这首小诗却写
得神韵含蓄,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既交代了时令,又描写了约会的环境。第三句
是点题,同时引出下文对诗人动作的描写。第四句意蕴丰富的句子,历来为人所称道。【参
考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
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
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三、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
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
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诗歌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
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无
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
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
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
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
有生命的呼吸。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
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
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一动一静构成了江
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参考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恬
静地躺在月照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
伤感昵称
的美景。四、虚实相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
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空言为虚;当
代表春天的词语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
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
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
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
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古典诗词
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
惆怅。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本诗的虚实关系属于前者。【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知情达理
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五、白描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
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情态面貌。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诗歌分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
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系到白描的手法。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
你好陈水扁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
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