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13期
        新课改的浪潮层层推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是我们数学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李庚南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读了李庚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一书后,受益匪浅。学习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体会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教学模式
        李老师认为,僵化的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要抓住了教学规律和本质,教学流程完全可以灵活。“自学·议论·引导” 教学法有教学模式,即自学、议论、引导三个基本环节和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的教学形式,但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灵活地、交替地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形式,在“三结合”教学形式中贯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比如,每节数学课的研究课题是由若干个小课题组成的,每个小课题的学习一般都经历自学、议论、引导三个环节。每节课的自学活动是这三种活动形式螺旋式上升的若干个循环,
是生动、活动、动态变化的。
        二、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是教学改革和教学论的永恒话题。在中外教育史上,一些著名教育家都曾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语)。但更多的是强调“教师中心”,“树立老师的不容争议的威信”,认为除了这种威信之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赫尔巴特)。长期以来,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教学理念和毋庸置疑的教学方式。李老师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探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引导并参与学生的学程,才能使之更好地内化和发展。教与学的研究是教育的本质——发展问题的研究,即老师自身获得发展,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获得全面发展。学生是通过教学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过程获得发展的,因此教的教师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法与学法应统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互动共进。李老师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强调让学生“自学”。“自学”包含了两个基本要义。一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觉自主地
学习,乐于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包括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核心是要有好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个要义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想懂问题中达到懂想问题,在学会知识中达到会学知识,在自学中达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