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社会上刻舟求剑的例子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讲宝剑掉进江中,掉剑的人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宝剑是在什么时候掉的?在坐船过江的时候。这是认识刻舟求剑为什么错的关键。
第三自然段讲同船的人问那个掉剑的人为什么在船舷上刻记号,大家对那个人的做法不理解。
第四自然段讲那个人向同船的人讲他为什么在船舷上刻记号。这是课文的重点。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图的内容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相对应,画的是那个掉剑的人用刀子在船舷上刻记号。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如果没有教学挂图和投影片,可以准备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供课上演示用。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熟字和偏旁记忆字形。再通过指导写字把音形义统一起来。
2 写字教学。
刻舟求剑故事
指导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三)词句教学
不用着急准能把宝剑捞上来。不用着急这是针对上文还不赶快捞而讲的,又同第二自然段的一点儿也不着急相呼应。说明那个人想好了捞宝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