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赏菊的习
赏菊是重阳节的一项主要活动
我国自古就是菊花的故乡,菊花素以花艳丽、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而闻名。菊花不畏风霜,绽放于深秋,象征着傲然刚强,深受人们的敬佩与喜爱。因九月初九正逢菊花盛开之际,所以重阳赏菊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风俗。
唐朝时人们对重阳节赏菊已十分重视,当时的诗人在咏九日的作品中,涉及到菊花的比比皆是。王缙的诗句“今日登高樽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生动形象地说明唐朝已形成“无菊不重阳”的风尚。
到了宋代,赏菊之风更盛,重阳节完全可以称为“赏菊节”或“菊
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说“九日重阳,都下赏菊有四种:其黄白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
菊’,黄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菊花的品种在宋代大有发展,据记载大约有三百多个品种。
清朝时,有的地方在重阳节期间举办菊花大会,人们倾城出动观赏。在京城几乎家家种菊花,富贵人家往往要种上数百盆,在重阳节时用盆菊堆成前低后高的山形,称为“九花山子”。
现在每逢重阳节,各地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菊花展、菊花会。有的地方还设有菊花市,观赏、求购两全其美。
重阳之时,芳菊盛开,独傲秋霜,文人雅士感物怀人,于是除饮菊花酒之外,又有插菊花、赏菊花的逸事。唐杜牧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刘景文诗云:
“重阳曾插菊花无?”重阳插菊花的寓意,也不外取其求吉祥、辟邪恶、取康宁之意,与饮菊花酒全然相同。插菊花盛行于唐代,九日赏菊之风亦蔚然大长痣面相图盛。孟浩然(过故人庄》便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赏菊记事。到了宋代赏菊之风更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一段记述:
吉他调弦方法“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曰桃

电子厂实习日记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宋代的都城九日赏菊,那菊花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赏菊形式花样翻新。酒楼前用菊花搭起门楼,酒客穿梭于其中,想来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重阳赏菊,是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多人手机游戏
我国人民赏菊,其历史也很久远。汉代,曹丕在给钟繇的书信中就曾写 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当时就有君王在重阳节赐臣子以菊花的习俗。唐代,诗人杜牧《九月齐出登高》诗说: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并又有“九日黄花插满头”的佳句,不仅说明古人赏菊成风,而且描述了他们爱菊的程度,赏菊既罢,还要摘些菊花插在头上,何等欢欣鼓舞。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与梅花、牡丹荣膺中国十大名花的前三名。它凌霜傲骨,高雅坚贞,享有盛誉。它在重阳节前后开花,故又称“节花”。依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与小菊两种;花办有挂办、管办、匙办、平办四类;花有黄、白、紫、红、
绿、粉等;花型由于花办类型、数量及花办长短不同而变化丰富,或俯或仰,若飞若舞,姿态万千。
菊花的品赏,最基本的是看花、花办、花型、花香有无特点。比如品 ,就要看花是否纯正,本在整个花期中是否持久不变。复的菊花,内外轮颜不同,各花办颜不同。它们或染晕、或斑点、或条纹,而具有异的,如褐菊、绿菊、墨菊,就更为名贵了。
在菊花的晶赏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如“独本菊”要有单株独秀的
韵,每盆花只着花一朵,花要大,重办,不脱脚;“多头菊”每盆三本或多本,开花 5—8 朵,要求长势矫健、姿态平衡、高矮适中、花姿优美、泽鲜艳,虽盛开而花心不露,并以叶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鲜、绿、有光泽、脚叶完好者为上品;每盆一本然能开花百朵以上,经绑扎后花朵整齐排列成平面或球面的“大立菊”,以花多取胜?用以欣赏其花团锦簇,堂皇富丽的趣味;花朵小、数量多、盛开时如点点繁星的 “满天星”,则以株冠圆整、花朵繁密、开后不露花枝为上;主千挺立的“宝塔

菊”以高取胜;植长而悬垂的“悬崖菊”则以长称奇。至于盆景菊,则要求立意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新颖,构图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人赏菊,更有品评菊花名称的雅兴,娇美的花配上高雅的名,则珠联璧合,给人以高雅的享受。如名菊“醉荷”,花虽是荷,然其办飘洒无羁、难以自控之态全在一个“醉”字之中。醉者飘飘然不能自控也;又如“惊风芙
蓉”,其粉红花朵,外轮花办有些散乱,但却侧向一方。“惊风”二字,描绘了这朵像芙蓉一样的菊花其花办被风吹向一边的动态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美人迎风站立,鬓发飘散,凝神观望之神情;“月下嫦娥”、“飞天”是用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的故事来形容菊花的飞舞
之势态;“紫玉连勾”、“双托 佳”、“老翁发”则是以花办之特点命名,描摹其娴雅的静态。至于取花之喻意的芳名更是美不胜收,如黄的“黄鹦鹉”、“金龙角”,白的“白
凤”、“银峰铃”、“珠帘飞瀑”,粉的“松林夕照”、“粉西施”,绿的“碧琉璃”、绿柳垂荫”,墨紫的“墨荷”、“墨蟹“等等。大凡典故传说、珍禽异兽、美景良辰、才子佳人皆可进入菊名,令人回味无穷。
菊花,不仅供观赏,而且还是一种药用、饮用和食用价值很高的植物。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见当时的菊是用作食用的。汉代人们就有喝菊花酒、泡饮菊花水的习俗,《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云可长寿。《荆州记》一书还说当地人因服饮菊花水,乡民皆长寿,年高者达一百二十余岁。故又称菊花为 “灵菊”、“延年花”。
菊花酒如此受人欢迎,在于其多方面的药用功能。《神农本草经》中将菊花列为药之上品,说它“久服可利气、轻身、耐老、延年”。据现代医学分析表明,菊花中确实含有菊甙、氨基酸、胆碱及微量维生素,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有杀伤能力。菊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平肝安胃的功能,可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减肥、耐老之妙。
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道:“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九九重阳节,人们还要吃重阳糕。吃糕之意不在“糕”,而在“高”也。取“糕”、 “高”谐音,用吃糕来象征登高,寓步步高升,前途光明之意。重阳糕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