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题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1).这首词词牌名是,与的民间传说有关。(2).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
王勃李白
鹊桥仙古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
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
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
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
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
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6.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7.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8.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题。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