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共情能力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他人行为,增加其亲社会性。本文在分析培养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通过增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认知领域、家庭作用三种途径来探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借此来提升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能力,推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指出,“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共情能力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为切入点,接着对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析,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
一、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共情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共情能力有助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通过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共情一个显著的的特点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通过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使得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对对方的情感做出适当反应,引起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增进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互信。共情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有助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有两种具体表现:一种是只关心他人的利益而无视自身的利益,另一种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帮助别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时期是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共情能力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去自我中心性与利他概念的形成。通过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使得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并非是万事万物的中心,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心理相容、地位平等的集体之中,引导学生在这个心理相容、地位平等的集体之中,需要每个个体无私奉献,从而推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去自我中心性与利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去自我中心性和利他概念的形成是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的基础,因此通过培养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能力可以有效的推动小学阶段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这也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本文通过增强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与扩展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以及发挥中高年
级学的家庭作用,来探析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路径,希望借此来提升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能力,推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
(一)增强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
研究发现当某个个体共情能力不足时,我们通常都会发现在这个个体的成长历程中往往缺失被他人共情的体验,当个体接收到了大量的共情体验时,往往也会拥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当别人需要时,则可以从个体这里“取出”更多的共情。因此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首先是要增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增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是培养其共情能力最绿生态的方法。
情绪调节能力越强、情感体验越深刻,孩子的共情倾向和共情水平就越高。一个孩子体验过的情绪越多,就越能准确地感受他人的情绪,而角扮演就是一种可以真切体验他人情绪和情感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同理心,也能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在以下的情形中通过角扮演、互换来增强共情体验:
在语文课堂中,分角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在活动课中,分角进行游戏;在家庭中,
家庭成员之间的角互换;在与同学交往中,和其他同学之间的角互换或者其他角人的换位体验,让学生从扮演角的角度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比如,在课本剧的创作表演中,通过让学生设想人物关系,感受人物情感,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升共情能力。在心理团体活动课中,设置一定的场景,准备一些“道具”,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投入程度,让学生通过角扮演,换位体验,换位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根据相关的故事或剧本,让孩子们塑造一个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角——欺负者或受欺负者,然后让他们坐在座位上接受采访,使他们真正成为那个角。此外在创意写作课上,帮助孩子们进入故事中的角,会让他们的描述更加生动和细致,像这样融入角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真实。
增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体验可以充分发挥角扮演活动的主要作用。角扮演活动对于增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角扮演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感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共情体验。其次角扮演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环境,增强对各种社会角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在真实体验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共情体验,在道德、社会和文化课程中,同样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道德问题的兴趣,并理解他人的观点。
(二)扩展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
中高年级学生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自控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绪容易不稳定。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这个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发现,共情能力相对偏低的个体,其在意识层面,他们通常会有一些自己固有的观念,存在执拗现象。固有的观念与执拗现象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发展。要打破中高年级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观念、改变其执拗现象,就需要扩大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通过扩展其认知领域来丰富其观念系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阅读名著与科普是扩展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大量阅读名著和科普,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历史、思想文化、哲学、自然科学等内容,
扩展一个人的认知领域,能够从多维度重新看待问题,产生更灵活的观念,可以应对多变的环境,从而提升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能力,推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
(三)发挥中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用
共情能力是情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影响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社会交往的品质。如果说习惯决定性格,那么塑造性格的,就是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学会跟家庭的交往、跟家族的交往、跟社区的交往、跟学校的交往以及跟社会的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初是通过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交往开始探索和这个世界的交往方式,逐渐地,他们会不断扩大交际范围,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中指出“儿童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让他们学会共情能力及利他行为。”生活中也能够经常看到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都是与家长如出一辙,正所谓“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比如家长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看电视剧也能流眼泪,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电视剧人物当中去。家长和家里的老人比较亲近,孩子也会如此,去关心长辈。培养孩子共情能力的重要一点,就是家长自己先要情商高,在孩子面前展示什么阶段小结
叫做感同身受,从行为上为孩子做正向引导。在孩子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一些困难,在很多时候这些困难对孩子们来说都非常陌生,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解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起到了作用,他们要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孩子背后,作为孩坚强的后盾,分析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孩子指点一些迷津,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力量,然后坚持下去。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处在人际交往的敏感期,然而他们社交经验却十分缺乏。青春期学生喜欢交往,但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不少人常因同伴之间一两句话而闹掰。家长们可以培养学生在于他们伙伴进行交往时的一些小技巧,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选择无不良嗜好,有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优质朋友。传授孩子接人待物的基本社交礼仪。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父母不要急于包办代替 ,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正确的关注、引导和强化孩子的共情行为除了做好孩子的榜样之外,父母还应该经常向儿童做出的共情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孩子面前赞赏那些共情能力高的人,从而引导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共情的行为。激发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产生的成就感,他们就会愿意继续做下去,久而久之共情能力就会成为一种自我强化,不需要家长监督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
三、小结
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积极推动作用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增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共情体验,扩展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以及发挥中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用这三方面来探析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路径,希望助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与培养,促进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雨蓓,刘欣禹.小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教育观察,2020,9(03):84-85+97.
[2]李晓燕.小学生共情能力的内在心理机制:执行功能的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65-66.
[3]史晓露.小学生共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6):58-60.
[4]周娗娗. 共情训练对小学生的利他行为的影响[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