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科学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所  吴立岗教授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这可能与我们缺少一个独立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体系有关。
我国语文教材一直延用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组织课文单元的编写体例,阅读自然成为教材编写的主体,作文则根据各单元阅读主题来确定。这样的作文训练体系存在很多局限:一是离开了儿童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脱离了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二是离开了儿童真实的交际活动,脱离了儿童真实生活和交际需要。学生对写作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害怕情绪。尽管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在安排作文主题和教学内容时,也会尽量与儿童生活需要保持一定联系,但由于训练要求与学生内在需要相距甚远,因而很难做到。我们认为,阅读与作文虽然有内在联系,但作文训练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依附于阅读训练体系而存在。根据心理学、现代教学论、系统论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一套相对独立的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作文训练序列体系,是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发展儿童语言交际能力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系统
2、
1.语言交际功能决定语言文字表达形式
不少人认为,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学习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他们按照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体系,强调低年级进行句子训练,中年级进行片段训练,高年级进行篇章训练。小学作文训练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许多子系统,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系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系统,以及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这些子系统中,有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可称为主线(或主系统)。只有弄清哪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这条主线同其他子系统是什么关系,才有可能明确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认为,儿童语言交际能力发展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语文学科不是一般的工具学科,而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作文教学培养的是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交际活动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交际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这种社会联系,既包括个人之间的接触,也包括个人与社会意识的
相互影响;既包括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合作,也包括思想价值的交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贯穿在一切交际活动之中。具体地说,我们可以运用语言进行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表现自我、对别人施加影响、自我教育以及创造新经验等。这些语言活动,也就是语言不同的交际功能。每一种语言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功能的改变,必然导致语言形式和手段发生变化。
可见,在小学各阶段进行什么形式的作文训练,教学生哪些语言文字表达知识技能,不是由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而是由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决定的。
2.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决定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活动心理学认为,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由这个阶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从一个年龄阶段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过渡,也是由主导活动的改变引起的。新的主导活动出现,就会产生新的心理生成物,即新的个性和心理活动结构。这些新的心理生成物,就是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期的标准。如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儿童语言发展也可以划分阶段。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决定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主导活动改变了,语言的功能和形式也会随着改
变,产生新的生成物。根据这种新的生成物,可以从质上把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别开来。
四年级想象作文3.小学阶段(612)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
小学阶段包括整个儿童期和少年早期。学龄前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需要和伙伴及成年人交往,逐步形成语言调节活动的功能。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列昂节夫曾经指出:“教学是组织得最有系统的交际形式。”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际取决于学生如何理解教师的语言,他们能否用语言来概括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系统的知识,就能促使语言的概括功能迅速发展。
其次,儿童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往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语言的自我表现功能也迅速发展。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进入少年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交际越出了家庭和学校的范围,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就促使语言的调节功能和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得到发展。
可见,相比其他年龄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各种语言功能的最佳年龄期。
二、小学作文训练其他子系统的分析
除了语言交际能力发展这一主系统,小学作文训练还包括其他各种子系统。其一是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它表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相应地掌握哪些字、词、句、段、篇和文章体裁的知识技能;其二是一般心理能力,首先是思维能力的训练系统,它表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一般发展来确定相应的训练形式;其三是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它表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各阶段的主导活动确定相应的作文内容。必须运用系统方法,关注上述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纵向结构,又要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
1.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一二年级(68)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读写算入门学习和游戏活动。要发展他们概括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语言功能,必须让他们掌握用词造句的基本功。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加强词语和造句训练,学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二年级加强句子训练,力求通顺连贯。
三四年级(910)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比较系统的学习。要发展他们概括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构段的基本功。这里所说的“段”,是介乎“句”和“篇”之间的语言形式。它既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相当于日常讲的“层次”或“片断”。
一至四年级儿童报告自己获得的信息,必然会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发展语言的自我表现功能。因此,必须教会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一些语言手段,如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用法,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倒装等简单的修辞,根据表达意图划分段落,等等。
到了五六年级(1112),学生进入少年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为了发展他们语言的调节功能和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和书信、书评、会议记录、讲演稿等常见应用文。
要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必须进行“谋篇”的训练,而“谋篇”的基本功在于完整地记好一件事。以叙事而言,只有记好一件事才能记好一天、一次活动或者几件事;以写人而言,先要学会通过一件事写人,再学会通过几件事写人;状物也是如此,它往往以写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为基础。
2.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维果茨基认为,有意识地表现思想和体验的交际,必然要求一定的手段系统,即把所表达的内容列入已知的现象。这就是说,交际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维可以实现这种概括。因此,小学作文训练循序发展学生的各种语言功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智慧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概念思维为主过渡。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一是具体形象性,二是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观看天上的云朵,把它想象为山石河流、花草树木鱼鸟兽、老人小孩等。低年级儿童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象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用
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因此,低年级要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作文训练最佳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观察作文,而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于平衡,其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但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形式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常同思维相结合,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发展,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交际功能。
中年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构段”有多种方法,写观察作文就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通过有目的、有顺序、精确的观察,学生可以把握客观事物时间先后的关系、空间位置的关系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边观察边思考,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能使用概念,通过判断、推理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认识。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简单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
3.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小学生语言功能的实现,除了要依托一定的语言文字手段和思维活动形式,还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和感情是字、词、句、篇语言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也是思维活动的“沃土”。不注意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感情,头脑里空空洞洞,作文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的机械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学习和游戏活动,也从事一定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初步认识周围世界,掌握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要发展他们概括、交流
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不能仅仅坐在教室里复述教科书和看图作文,而应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游戏活动。在这个阶段,写童话体作文最能激励学生积蓄思想内容。童话体作文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儿童将这些动物、玩具和文具人格化,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描绘它们的所做所为,用夸张的手法展开故事的情节,以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
小学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学习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比较深入地认识世界,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从中年级开始,作文主要写真人真事,表现他们的周围生活。发展他们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就要充实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丰富他们的常用词汇。没有这些知识和词汇,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就是词不达意。
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及常用词汇,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强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指导学生积累在阅读、自然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专门名词;二是进行专门的素描训练。美术教学要画好人物画,首先要通过“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同样的道理,作文要把完整的人物和事件写好,第一步就应学会独立观察和描写
周围世界,包括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人物的外貌、动作、对话等等,了解人有哪些常见的动作和表情,春、夏、秋、冬如何变化,风、雨、雷、电是什么状态,房间的结构和陈设如何表达,各种家畜的生活习性怎样,等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叙述周围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