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摇篮》教学设计 篇1
  幼儿园大班语言: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爱好。
  2、在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进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力量。
  活动预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老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争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方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老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伴侣的关心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适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观赏一下,认真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观赏第一遍诗歌(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认真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依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优美的背景音乐,老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关心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认真听。
  2、观看课件,分段观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伴侣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其次、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伴侣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竞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美丽的乐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进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老师提问:“小伴侣,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伴侣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老师小结:“小伴侣,今日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兴奋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一,并帮他们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长:为诗歌配画
  小伴侣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美丽的画面。
《摇篮》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摇篮》是河北省幼儿园领域活动课程新编大班语言中的一首经典的儿歌。它的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语言清爽美丽,情景交融。运用拟人、比方等艺术手法,将大海、天空、花园、手这些美妙的景物比方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安静、温馨的意境。大班幼儿在详细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规律思维力量已初步进展,具备了肯定的想象、迁移力量。他们喜爱尝试仿编活动,而儿歌《摇篮》正是一篇适合大班幼儿观赏的佳作。《纲要》语言实施细则中提出,幼儿能够喜爱文学作品,较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培育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处于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是接触文学艺术语言的最佳敏感期,因此,我依据幼儿的需要把这次活动的重点定为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活动难点为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爱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奇怪   ,常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经常 发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意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头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老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老师提出详细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观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索性的问题,关心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开心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安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喜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预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爱好。
  1、老师:今日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伴侣,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珍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熟悉我了吗?
关于老师的诗歌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观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观赏(老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