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读后感:手绢烟草魔鬼
《手绢》
    本文篇幅不大,主要叙述了长谷川教授在内心对日本武士道的期盼以及对斯特林堡表演法的接触,从而对武士道精神产生困惑,期间消灭了日本岐阜灯笼这个主要意象,虽然困顿,却在最终点燃,说明在其内心某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也被点亮。而消灭的手绢意象,则鲜亮表现了武士道的隐忍精神,又暗地表现被曲解、扭曲的现实。
    如译者解说,本文以新渡户稻造为原型创作,是一遍探讨武士道的小说。新渡户稻造是日本近代出名的训练家、思想家、农学家,出身士族,留学德国、美国,深谙西方文化,并娶美国女子为妻。1899年,他用英文写出《武士道》,向西方介绍日本传统的武士道思想。
    在本文中,长谷川教授试图以武士道精神来挽救现代日本的精神堕落,对女士忍耐失子之痛的行为深为感动,认为是“日本女性的武士道”。但随后读到斯特林堡书中论及的类型化表演法,内心中产生了动摇。武士道与类型化表演,两者中或许有某种共通的东西,扰乱了先生纯粹的感动。
    当然也有人恶意揣测长谷川先生那样强行揣度,使从前那种对于感受美与协调的清亮心境荡然无存,可谓庸人自扰。无论如何观赏,终究是观赏者基于表象的主观臆断。而缔造这些
文化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人的真实动机和心理是什么,观赏者不得而知。倒是这句,感动本就无法传承,唯有选择被感动的人,方可无师自通。值得观赏。
    对于短篇小说这种精华,很难以一次阅读就得要义,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可能需要类似与小说境遇的体验才能深得其间要领。所以,读懂它可能还需要很久。
    《烟草与魔鬼》
    该文有点类似与小童话故事,比如阿拉丁神灯这种。当然,这种强行对比是我的粗陋学识的见解,而至于童话我读的都少。
    本文以我要叙述一个魔鬼将烟草带入日本的传奇开头,以魔鬼最终不知所踪为结尾,期间具体介绍了魔鬼是如何将烟草带入日本的过程,据悉这是芥川对基督教的一次浅显尝试,而芥川本人则是对基督教始终保有爱好,甚至自杀时身边也带着《圣经》,但他终生未入教,而是始终处于观望状态。
    而本文亦是以一种神话传奇的形式借古喻今介绍烟草进入日本的过程,又暗含了西洋文化入侵日本的难以阻挡,而以“魔鬼”冠名,也算是作为文学家对西洋文化舶来品的一种的态度。而魔鬼不知所终的结尾,不知是否是指对于西方文化入日的无可奈何?
   
罗生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