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议论文(精选15篇)
学会宽容议论文1
蔚蓝的大海容忍了惊涛骇浪的肆虐,才有了风平浪静;辽阔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的猖狂才有了风和日丽;碧绿的森林容忍了弱肉强食的规律,才有了葱葱郁郁。
这就是宽容。
宽容是双向的。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圣贤”,难免无意中伤害别人。例如踩了别人一脚,溅了别人一身泥,无意中用话语误伤了别人,这时我们都想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宽容。有时我们被别人无意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应该真心的谅解。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只有我们能宽容别人,别人才会宽容我们。正如屠格涅夫所说的:“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油”。学会了宽容,我们就能深入对方的心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能从心底里原谅他人。
“宽以待人”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朝时,有个大学士,叫张英的,有一次,他收到家信,上面说家人与邻居因三尺地而产生纠纷,要打官司,希望他能自用自己的权力,让家人赢得这场官司。张英看了之后付之一笑,写了封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让了三尺,邻居见了,也让了三尺。于是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了美谈。
宽容是一种境界。当一个人宽容别人一次,自己的精神就提高了一个境界。学会宽容,便掌握了自我提高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会宽容要有博大的胸怀,要时刻把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顾全局,不可公报私仇,不可计较个人恩怨。要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是空气,能容得下氧气,也能容得下氨气;
宽容是鲜花,能容得下绿叶,也能容得下尖刺;
宽容是山路,能容得下平坦,也能容得下崎岖;
学会宽容,你会友好待人,积极面对人生;宽以待人,你就多了一扇窗户,拥有了一份温馨,同时净化了自己。
学会宽容议论文2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以前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齐,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礼貌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好处,绝不仅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应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取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能够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我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之后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就应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
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