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爱国民族英雄屈原。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为传统的莫过于吃粽子和赛龙舟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小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一、屈原误国投江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因为反对君主秦穆公对外图谋扩张,主张臣民内部团结,被奸臣谗言陷害,被贬为上林苑的卫尉。多年来,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疾苦,使得屈原的身心慢慢崩溃,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里投江自尽。为了防止鱼虾噬食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打起龙舟划到江中救援,同时也把糯米、肉、菖蒲等物品投入江中,以示缅怀和纪念。
二、屈原成龙
端午节谚语与屈原投江的故事相似的是,另一个传说则是屈原在死后化为一条神龙,然后驾驭龙舟游泳于江河之中。这个故事成为了端午节民间谚语中的“腾龙行云”。
三、粽子传说神龙守护
另外还有一个粽子传说,相传当年民间为了让屈原的尸体免受鱼虾噬食,便在江中放下糯米、肉和菖蒲等物,而后又用竹叶包裹。过了几天,大家回来时竟发现这些东西竟然化成了美味的粽子,吃后竟然可以避免病痛。因而,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了人们的传统习俗。
四、乱扔菖蒲叶的传说
相传古代并不吃粽子,而是选取菖蒲叶,以小剪刀切成一些小片,辅以一些泥土塑成人形,又可以用草或芦穗绑在头发上,以驱蚊避毒。但是,又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不是好好地在家里做这些有益健康的事情,而是跑到街上,到处乱扔菖蒲叶,以示狂欢。
五、武侠小说中的龙舟大战
在经典武侠小说《侠客行》中,傅红雪为了帮助师妹柳容韵报仇,决定参加龙舟比赛。在比赛中,他不仅用精湛的武功打败了对手,还为师妹报了仇,最终成为了这部小说最为经典的情节之一。
总之,端午节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人间瑰宝、文化宝库。每个民间小故事都蕴含着我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与魅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懂得如何爱国、敬老、爱民、教育子女……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