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少年。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法制渗透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 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渗透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文中教育资源,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假文盲
我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时仅仅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同时要使学生明白破坏环境也是违法的。围绕这一目标,在教学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周围破坏环境的事例,有学生说有人放火烧山,还有人大量砍伐树木,也有
许多的渔民用电,用药在赤水河里大量捕杀鱼来求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环境。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让同学讨论讨论:“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护环境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同学讨论十分激烈,讨论完后,我请了几个同学发言,从几个同学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我总结说:“同学们,环境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环境遭到了破坏,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在搞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同时,我们国家有《森林保护法》,现在《贵州省赤水河条例》已经出台,我相信这些破坏环境的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节课学生受益匪浅。
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渗透法律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交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以法律常识严格要求自己,让他们做一个守法的好少年。为此,我在备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在执教《景阳冈》时,初读课文后,我带领学生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的时候,一学生问:“老师,我们也可以打老虎吗?”对于同学们的质疑,我又将问题深入一步,问孩子们:“老虎是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我们能不能伤害它们?现在有些人铤而走险,捕杀老虎、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来牟取暴利,
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犯罪行为,从而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