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教案(精选6篇)
关于文化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
  3、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六、教学后感:
  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学习着,从古代就有了许多自强自立的说法,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美德逐渐被我们遗落了,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辈的传统,反而还有许多人忘了本,这次的班会正好提醒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正式的宣告了我们新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关于文化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四、教学方式:
  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本
  1、自由朗读
  2、范读正音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fǘ)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诚其亲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
  (二)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