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2.道德修养:理解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3.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人权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3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宪法,知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重点)
2.探究学习、思考讨论,了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为发展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难点)
3.结合时事,思考辨析,初步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感受我国对发展人权事业的重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堂所需相关新闻以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权的基本含义
活动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
播放新闻视频。
视频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增加临时航班,组织接回就读于英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未成年人留学生。
2.思考
中国政府为什么在国外疫情暴发时期,接我国未成年人留学生回国?
3.归纳
中国政府增设航班,接未成年人留学生回国,体现了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力维
护人民的利益。(板书: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活动二探究何为人权
1.说一说人权的含义
2.小结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二、学习相关条例,理解人权行动在中国
活动三结合宪法,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1.过渡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也在行动。
2.阅读法律条文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
3.交流
199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和2004年宪法第三十三条有什么区别?预设:200年宪法多了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小结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无法修正案,专门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无法原则,之后更是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
活动四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的目录
1.交流
出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的目录。
交流:这份目录中包括几大块内容?哪些部分具体列举出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国家具体尊重和保护了我们的哪些人权?
预设:六大内容,前三部分具体列举出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分别有工作权利、财产权利环境权利、人身权利、妇女权利等。
2.小结
大家具体列举的人权,根据目录可以分为三大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特定体权利。(板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活动五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中的五大目标
1.过渡
为了能将这些人权落到实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中还制定了五大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解读第一条目标内容
第一条目标内容: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
(1)小组讨论:表格中的四项措施分别保障了哪方面的人权?
预设:
措施
体现的人权
公共图书馆
文化权利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策
基本生活水准权利
疫情期间多地开展网络教学
受教育权
疫情患者费用减免政策
社会保障权利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措施保障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预设:国家会对低保家庭给予住房、经济上的帮助;治理优化水道等。
(3)归纳: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
3.解读第二条目标内容
那又该怎么保障我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呢?
第二条目标内容,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1)交流:执法记录仪有什么作用?
预设1督促警察规范执法。
评价:对执法行为具有约束力。
预设2保陈警察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有效地保证每起案件创纷成者事故都得到客观公正地处置等。
(2)归纳:执法记录仪的使用使执法更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依法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3)情景辨析,各抒己见。
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是否有人权呢?
情景内容:两名未成年学生住校期间,在宿舍楼内被五名同学无故股打、辱骂。事后,对于要不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两名被欺负的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意见,其中同学A说: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大家会觉得我们是小孩之间闹着玩,这件事就当没有发生,就这样过去吧。同学B说:可是我们都受伤了,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是我们也有人权呀!不行,我要告诉学校以及爸爸妈妈,一定会有法律保护我们。
你支持同学A的做法?还是支持同学B的做法?为什么?
预设1我同意A同学的做法,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不会受到惩罚,所以说了也没有用,可能对方还会加大力度再来报复他们。
热爱祖国的手抄报
评价:很多小朋友在被欺负了以后会有这样的顾虑。那被欺负了真的要忍气吞声?会不会让欺负人的行为更猖狂。
预设2我同意B同学的做法,虽然他们还小,但是也有人身权。
评价:没有生命安全,什么都是空白。侵犯了我们作为人应该有的人身权,我们就要奋起保护自己。
预设3我同意B同学的做法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肯定可以保护他们的。
评价:在我国有很多具体的法律保护我们,比如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设4我也同意B同学的做法,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也会保护他们,他们是在学校被欺负的,学校老师会保护他们,忍气吞声只会纵容欺负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