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报告
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作者:郭集辉 余可君
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12期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全球温室化效应更是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治理全球温室化的手段,其中就包括了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措施,这为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与发展性研究提供了空间,本文对全球碳交易的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以及中国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碳交易;中国;CDM
        一、碳交易
        随着全球温室化效应的加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二次大会,通
过《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各种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为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量的目的,《京都议定书》制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以下简称CDM,目前CDM是唯一得到国际公认并于全世界通用的碳交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I);排放贸易(ET)。根据三种机制,碳交易被分为两种型态:配额型和项目型。
        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所共有四个: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英国排放权交易体系、澳大利亚国家信托、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最新发布的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年》显示,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8亿美元。报告认为,从整体上来看,2014年全球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近2/3,达到887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