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大学附中深圳学校2023-2024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当躺平作为一种潮流扑面而来时,要鉴别的是其中的微妙差异。我发现,当今中国将躺平喊得震天响的人之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②虚假的躺平主义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你也可以将他称之为躺赢主义者。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一把。这些人只是以躺平的姿态,获得太平的人生、岁月静好而已。他们在社会上不具有任何悲剧彩,反而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或者幸运儿。谁都想躺赢,只是你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运气。
③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多少具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将躺平这一种无奈的人生“被选择”,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主义”,一种美丽的精神乌托邦,躺平就此提升到意识形态化的躺平主义。他们退出竞争激烈的名利场,在精神世界里面,寻确定的自我。
④积极的躺平主义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躺平者来说,他们只是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消极的躺平,并非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他们只是类似日本的“低欲望体”:工作还是有一份,但对工作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也不再愿意为996卖命。网络上形容说,这种躺平有点像海蜘蛛。海蜘蛛吃海底垃圾长大,除了脚就是一个头,全身没啥肉可食用,因此在食物链里面,反而显得很安全。只要你成为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资本不能利用,朋友也无法利用,躺平所带来的,竟然是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
⑤消极的躺平,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频的月光族,他们所选择的或者被选择的,是一种无奈的低欲望活法。这也比较符合90后一代“后物质主义”的生活观。父母一代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长大,有天生的不安全感,比较重视财富的积累和金钱的价值。相反地,年轻一代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中出生长大,反而不那么看重金钱和财富,特别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并没有那种物质匮乏的焦虑感,物质不是不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并非他唯一的追求,他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委屈自己,不愿意看老板的脸、听父母的唠叨。他们要的是个性的自由,过一种率性自由的生活,这个自由绝对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不是所谓不受强制的外在自由,而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自由。
⑥消极躺平的年轻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⑦对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来说,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是对今日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反抗。今日的世界,已经变成零和博弈,少数人的成功伴随着多数人的挫败。哪怕你有再高的智商,哪怕你再努力,也未必有你所期待的未来。严重的挫败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信,努力是没有用的,一切只能归咎于个人的命运,归咎于社会的不公正。网络上有一位年轻的职场90后愤怒地质问:“我是985名校出身,终日996,还是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为什么城中村的老伯,几乎是文盲,拆迁以后可以分到几套房子,每月房子的租金比我的收入还高。他的极差地租还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吗?凭什么他可以坐享其成,而我再努力还是买房无望?”
⑧网络上类似的情绪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由此我观察到一个深刻的现象: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实际上是“身躺心不平”。身躺只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充溢着不满与愤惯不平。“身躺心不平”背后的怨恨,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心理现象。在中世纪的等级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各守本分,没有什么过分的欲望与野心,因此也缺乏怨恨的社会心理土壤。但是,到了现代的民主社会,阶级的天花板被捅破了,只要你努力奋斗,就有可能做人上人,于是各种
于连式的人物都出现了。然而,通往成功的金字塔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的欲望被流动的民主社会释放出来了,但最终满足欲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在心理上积淀了各种各样的怨恨:怨恨比自己更幸运的同一阶层的人;怨恨高高在上的富人与精英。
⑨善待90后,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共同富裕的路怎么走?如何让更多的躺平者重拾信心,重新看到希望,的确是当下中国需要认真对待的沉重话题。
(摘编自许纪霖《躺平: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
材料二:
①当下90后在社会日常话语中被人为贴上各种标签,如“自我”“叛逆”“缺乏担当”“特立独行”等。
②当前对90后的研究存有一个致命危机,即90后总是被研究者当成是一个不证自明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聚合度的社会体。事实上,90后是一个高度分化的体,即便是在自我标榜和被认同为90后的个体中展开调研,也很容易发现,这些自认为属于90后的青少年,对90后概念的意义和范畴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如果在90后体内部展开详细的经济、职业
分层,再对每一类微观体进行深度实证调研,就会发现,这种内部分化的差异性是相当大的。由此,要真正达成对90后整个体,在社会和学术意义上的统一、科学、理性、严谨的定性评价,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摘编自李涛《90后研究;误区与反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假的躺平主义者因实现了财务自由,以躺平的姿态,获得太平的人生,不具有任何悲剧彩,也可称之为躺赢主义者。
B.消极的躺平主义者不那么看重物质,而重于追求中国式自由,以一种无奈的低欲望的活法,获得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
C.少数人的成功伴随着多数人的挫败,这一现实让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内心充溢着不满和愤愤不平,他们“身躺心不平”。
D.90后体内部分化差异性大,造成研究者在社会和学术意义上对这一体进行统一、科学、理性、严谨的定性评价困难重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没有自觉意识去寻精神世界里的自我,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也会成为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B.躺平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成了躺平主义者对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一种反抗。
C.善待90后,消除90后心理上积淀的答种各样的恶恨,才可能让躺平者重拾信心,看到希望。
D.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谈及90后的话题,但都在文末提出了值得读者深思的难题。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消极的躺平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
A.《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B.《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菜根谭》: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D.《山坡羊》: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形成的原因。
5.如何善待90后,让更多90后躺平者重拾信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合欢花
肖复兴
第一次见到合欢,在台基厂。从我家出来,往东走不远,穿过后河沿,正对着的就是台基厂。这是一条老街,明朝建北京城时,工部设立备料的五大厂:台基厂、大木厂、黑窑厂、
琉璃厂和神木厂。台基厂是唯一建在内城的,离皇宫很近。台基厂北口,即是长安街,和王府井遥遥相对。这条街两旁种的行道树便是合欢。
那一年暑假,我马上读五年级,自觉得长大了,第一次去王府井,因为王府井南口有当时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我想到那里看书、买书。刚进台基厂南口,一眼看见合欢,满树开满的那种花,我从来没有见过。不是常见过的红、猩红和粉,是那种梦一样的绯红,毛茸茸的,那么轻柔,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把花都吹得飞起来,像跳着芭蕾舞一样,轻盈地飞满天空。台基厂整条街两旁,都漂浮着这样绯红的云朵,我像走进童话的世界。
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怎么也忘不了那种花。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那一年的暑假,我常走那条街,为去新华书店,更为看合欢。
有一天下午从新华书店出来,走到台基厂的时候,光顾着抬头看花,没留神撞到一个人,是一个中年女人,个子很高,微微发胖,面容白暂,很漂亮,穿着也很漂亮的连衣裙。我连忙向她道歉,她笑笑,没说什么,只是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发,便向前走去。我跟在后面,好几次想快走几步超过她,赶紧回家。不知怎么搞的,总不好意思,就这么一直跟在她后面,看看合欢的花影落满她的肩头,连衣裙的裙摆被风微微吹起。
她就那么不紧不慢地在我前面走着,没有想到,她走过台基厂,走过后河沿,走到我家住的那条老街,居然也是往西拐,一直走到我读书的前门第三中心小学,走到乐家胡同的时候,拐了进去。我愣愣地站在乐家胡同口,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尽头。好长时间,我都弄不清当时我为什么望着她的背影,望了那么久。
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天,上学路上,我居然又遇见了她。和她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又冲我笑笑,好像也认出了我。但是,没有和我说话,也没有摸一下我的头发。
以后,几乎每一天清早上学的路上,总能遇见她,每一次,她都冲我笑笑。笑得很和善,很慈祥,很好看。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起每天上学路上和她的邂逅,我才发现,是自己的潜意识里,觉得她的样子、她的笑,像是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其实,早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我没有一点儿印象。直到有一天上学的路上,看见她向我走过来,有几个小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一边叫着方老师,一边向她跑过去,我才知道,她是老师。进乐家胡同不远,是贾家花园小学,我们院里的孩子,有在那里上学的。自从知道她是贾家花园小学的老师,不知怎么搞的,我异想天开,总想转学到贾家花园小学,她当我的老师才好。只是,这样的念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贾家花园小学是私立学校,家里花不出那样多的学费。
我和这位漂亮的女老师每一次上学路上的邂逅,都会让我忍不住想起第一次和她在台基厂合欢树下的相撞。长大以后,几乎每一次看到合欢,总忍不住想起她。尽管她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并不了解她,对她一无所知。但是,她那温和、善良、慈祥又美丽的笑容,温暖了我小学五、六年级两年的时光。她是我苦涩寂寞童年的一束光,让我对母亲对未来对美好充满想象乃至梦幻。
读中学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偶尔,我会想起她。高一那年的暑假,我重走台基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书,绯红的合欢依旧满树轻柔地飘浮。我再一次想起了她,写了一篇作文《合欢》。
1973年秋,父亲突然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北京,一时待业在家,母校第三中心小学的校长,好心要我去代课。
第一天早晨上课,走过乐家胡同的时候,我再一次想起了她,甚至幻想,会不会像小时候能再次遇见她?乐家胡同已经改名同乐胡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心里想,不知道动荡的前些年她的情况怎么样,她是那样的时髦,漂亮。台基厂街两旁的合欢树,说开的花太过缠绵,是资产阶级的树而被砍伐一空。粉碎“四人帮”后,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合欢路口》。
我将合欢树,从台基厂移植到我家前这条老街;我和她在合欢树下重逢。这是我一直的愿望。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象征一个人的童年,合欢,是我的童年之花。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光顾着抬头看花,没留神撞到了方老师,对于“我”的道歉,她“笑笑”,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发,表现了她的和善、大度与睿智。
B.文章先写“我”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却弄不清凝望的原因,后写到“我”发现“她的样子、她的笑”像是妈妈的样子和笑,文章层层深入,情感逐步增强。深圳私立学校
C.与方老师第二次相遇、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冲“我”笑笑,但再没有摸一下“我”的头发,说明她并没有记住我,从而让“我”感到非常失落。
D.“不知道动荡的前些年她的情况怎么样,她是那样的时髦,漂亮”——委婉表达了“我”的美好祝愿:岁月的长河中方老师青春永驻、笑容依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