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疫情专题10
一、现代文阅读
文学性文本阅读。
报春花开
杨木华
①这个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欣赏与否是人的事,开或不开是花的事。你看,又到报春花开遍山野的时节了。
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的绵羊在花间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报春花,向花诉说困了很久的心事。看着看着,脑海深处那些曾经遇见的报春一朵一朵入梦来……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
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④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初识是无心插柳。那天,我们一行人上苍山看杜鹃,在靠近峰顶的黄杜鹃树下,我发现两株开成球状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开两:一株浅蓝一株粉白。我偏爱蓝,对着浅蓝拍了又拍。那粉白一点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蓝花常见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台坡顶上,我遇见了大片的苣叶报春。在坡顶路边的潮湿处,先发现几棵苣叶报春,妻子说继续走一定会遇见更多花开。果真,向前不久,路转到北向的背阴坡时,我们遇见了苣叶报春花海。这里的苣叶报春,花葶一株比一株肥壮,伞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硕大,有的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有的独占高地傲视花,有的在还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开放,拍着拍着,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花中夹杂白花的苣叶报春。蓝也许才是本,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
⑤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开在苍山的峰脊线上,它确实有高傲的资
本,更关键的是,它有硕大的花朵以及与众不同的形态。那年五月,我们上鹤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阴潮处,突然遇见了它。不见叶,只见五六寸高的圆形花箭,顶着一个横向伸出的浅紫喇叭。穿过低矮的杜鹃林,林外草甸上无数喇叭正安静地举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声令下就会齐声吹响。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
⑥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那年,我们从一个叫关房坪的地方启程,顺着山脊线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台相机惬意拍摄。在接近峰顶的一个小山坳中,我看见了紫的报春花。那是天然纯正的紫!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的纯紫,露珠的晶莹,一起组合成这花的名字:紫晶报春。花奇,叶片也奇——那叶的表面,似乎有一层润润的油性物质覆盖,让我们的心事也随之缓缓荡漾……
⑦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那天,我在黄草坝准备下山时,在一个巨石脚下,发现几丛微型报春花。若是盛花时节,这样小的花一定会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开尽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点,得知这是“穗状垂花报春”。只顶着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状?花都仰着头开,怎么叫垂花?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
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⑧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2月28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五月花开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向我们娓娓道来所看到的各有特的报春花。
B.第②段加点词“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报春花的敢为最先的勇气。
C.第④段中,用对比的写法写苣叶报春花的花,突出了作者对两种花的褒贬之情。
D.文章采用联想的方式,叙事和描写相结合,让读者的视线随着作者的思绪游走。
2.文中所述的报春花有很多种,请你选择其中三种,谈谈它们分别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3.为何作者在不是春天的季节也看到了报春花?请你结合文本,谈谈标题“报春花开”的含义。
4.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1)第②段画线句“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的绵羊在花间啃食”,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第⑤段画线句“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中,“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能否换成“其他花也就开了”?请你谈谈理由。
5.“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报春花一样的事物影响着自己呢?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报春花”对你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
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
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⑥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⑦“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⑧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6.第④段中,屠呦呦的研究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此后,他们为青蒿素的诞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7.从表达方式上看,第⑤⑥两段属于哪一种?它的作用是怎样的?
8.第⑦段“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这样”是指什么?
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0.文中说“各种肤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加点词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基因灭蚊的尝试
①夏天来了,蚊子也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蚊子远比高温更可怕。蚊子是多种病毒的传播
媒介,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会给人类传染上许多疾病,除了登革热,还有疟疾、黄热病、裂谷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尽管医疗卫生事业现在普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因为罪魁祸首蚊子的叮咬而不幸患病死亡。例如,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人与蚊,这两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其实已经进行了几千年。
②为了驱蚊,人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传统的招数有熏艾、燃香、挂蚊帐等,现代的有灭蚊灯、电蚊香,甚至还有人想出激光灭蚊炮等。然而这些都治标不治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想,能不能通过改变蚊子基因的方式一劳永逸?
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毛罗·马莱里的带领下,培育出一种生命力强的转基因蚊子。这种转基因蚊子中携带一种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SM1蛋白质。为了将它和野生蚊子区分开,科学家们还植入了一种令蚊子眼睛变红或变绿的基因。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被饲以未感染疟原虫的血液时并无明显优势,不过在饲以含有疟原虫的血液后,比普通蚊子更能适应环境。这就意味着,跟普通的蚊子相比,转基因蚊子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更强,死亡率更低。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可以将它们大量放到疟疾肆虐的地区,与野生自然蚊子交
配、繁殖。经过几代后,这种对疟疾的抗感染能力可以广泛扩散到蚊子种中去,从而令更少的蚊子携带疟疾病毒,以达到减少疟疾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