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有情 声动人心—小学音乐美育教育教学创新案例
一、摘要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常态时代高等学校文化美育发展工作布局做了顶层规划设计,意义重大。根据意见要求,美育要贯彻到各学段各学科中小学音乐同在此列。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美育
二、小学音乐声乐美育创新教学课例《小小少年》
以课程教学案例《小小少年》为例,采取了开放式的新课堂教学管理方式,任课教师、学生专家携手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学而有趣,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艺术文化魅力,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
(一)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实施声乐演唱美育功能
声乐是一项集表演、欣赏于一身的技艺,它能培养学生在造型、鉴赏、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为
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声乐教育,我以教材为基础,并且按学生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初步了解歌曲乐理学的知识基础开始,到初步了解一首歌曲中的曲目以及创作时的背景,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歌曲蕴含的社会感情与教育意义,到最后学习演唱以及进行改编,以合唱团演唱的方式进行展示,并且将合唱团的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常规化,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小学音乐声乐美育改革进行有效实践。
(二)以课标要求为标准,推进美育改革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无论是从备课还是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活动阶段,我均以教材为基础,新课标为标准,美育改革为方向进行实践。以《小小少年》一课时作为一案例,在教学备课设计阶段,我依据旧版教材内容,结合新版的课程标准,为同学具体设置了三维形象教学,其目标方案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学习海因切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知识与技能:
能用准确,自信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能准确地手拍、口读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X.X,并熟练运用;
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弱起小节
能分析歌曲曲式结构(AA’BB’)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的方法通过聆听对比的方法,分析出歌曲曲式结构(AA’BB’);通过跟琴学唱音乐活动,提高识谱和演唱能力,培养音乐学习兴趣。《小小少年》一曲为大调式,全曲以四四拍,结构为弱起的一段体结构表现了海切因在成长中烦恼、喜悦的心情,又表现了少年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我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点以及今年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集体主观能动性并且师生学会团队合作,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某项任务进行了教学策略的确定。
(三)以审美指导为前提,点拨学生感受美育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主体参与和自主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在本课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我将其分为导入阶段、两个展开阶段、拓展阶段并有小结部分。在导入阶段,我采取了节奏模仿游戏和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孩子们在成长中都遇到过什么烦恼?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去表达这些烦恼呢?)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提问,调动孩子烦恼情绪的回忆,引导学生正视情绪,正确表达情绪,为孩子们能与海因切产生共情进行情绪铺垫,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单纯生硬地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学。而在具体教学的展开阶段,我采取了学生听——辨,画指挥棒活动,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年纪尚幼的学生更偏爱一些轻松活泼的曲目,为此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对歌曲内容与演唱方式行了创新改编,并且以合唱团的方式进行演唱。
(四)以成果展示为助推,点燃美育制作创意火花
为了真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亲身体验参与加入音乐教育课的学习中,并在学生共同学习音乐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我组织成立了合唱团,如今的合唱团不仅仅是大家才艺展现之地,更成为了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每周都会组织开展"合唱团社团活动日",把学生的表演风采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活动以成果宣传展示活动为主要助推,让全校师生在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等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继而点燃新的创意火花。
(五)以网络辐射为依托,拓宽美育教育展示渠道
随着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发展,学校与社团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例如把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汇集起来,合唱团表演艺术教育资源库,整合生成系列的校本教材。除此之外,还通过、QQ等自媒体工具,把相关教学文本、图片、微视频等教学资料,分享到"班级圈",等平台,使家校、师生、生生在交流互动下进行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传递,共享了教学资源,大大拓宽了学校音乐教学的教育渠道,形成了"音符有情,声动人心"的良好局面。
自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改革实践以来,成效显著,社团学习、演绎与教学交相辉映。"音符有情,声动人心"小学音乐美育教育改革虽略有小成,但我们深知其路依然漫长,艰难依然存在。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仍将积极探索美育改革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