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化中的⼀颗璀灿明珠,民间⽂学与⼩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活。每⼀个民间故事都带有⼀些趣味。下⾯是分享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精选⼤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有趣的民间故事精选
  南宋年间,有⼀年,⼜逢三年⼀次的⼤⽐之期,各地学⼦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满为患。
  却说“西湖⼗景”印⽉井旁的吉祥旅店⾥,住着严州府睦州⽂昌的⼀位学⼦何梦桂举⼈,早在三⽉前就离开⽯峡书院来这⾥复习迎考。有道是“⼗年寒窗⽆⼈识,⼀举成名天下知”,何举⼈⼀边紧张学习⼀边掰着⼿指头数着愈来愈近的考期。
雨天的故事
  就在临考前三天的晚上,他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左⼿拿着⼏棵⽩菜秧,右⼿提着锄头在⾃家院墙上挖坑种⽩菜。不⼀会⼉,天空下起⾬来,他想起⽗母还在⽥间劳作,便戴上⽃笠撑着⾬伞出门送⾬具去了。回家来推开院门,⼀眼望见院⼦⾥站着表妹鲁秀英,不由⼜惊⼜喜,因为⽗母早年就给他和表妹定下娃娃亲,双⽅约定考中后即成亲。晚上,他和表妹俩⼈背靠背同榻⽽眠,可不知怎么的,任凭他怎么使劲想翻⾝就是动弹不得,急得他⽕烧⽕燎,⼼中不由⼗分懊恼,“唉”地长叹⼀声。
  岂料这⼀声长叹倒把何举⼈叹醒了。他这才知道⾃⼰在做梦,不由⼼中奇怪。因为他平常很少做梦,这⼤考在即梦到这些也不知是什么兆头。天亮后,何举⼈梳洗完毕,便上街想个看相算命的先⽣给解解梦,
没⾛多久就在街旁遇到了⼀位,卦摊上写着“铁⼝直断李半仙”。虽说这李半仙是个瞎⼦,可他知道的事却⽐明眼⼈要多得多。何举⼈将昨晚之梦说给他听,李半仙听后沉思了⼀会⼉摇头晃脑道:“举⼈,你梦见⾃⼰在墙壁上种⽩菜,这不明摆着预兆你种(中)不了嘛,说明你此次科考⽆望;你⾬天头戴⽃笠⼜打着⾬伞举在头顶,正所谓多此⼀举;既然你和表妹背靠背同睡⼀床,却⼜⽆法⾏那云⾬之事,岂不就是空欢喜吗?举⼈,你看我如此解梦是否恰当?”
  何举⼈听了,觉得他说得⼗分有理,便付过谢银转⾝⾛了。⼀路上,他想:我何某⼈在严州府睦州⽯峡书院,可是数⼀数⼆的学⽣,⼤家都认为我这次科考⼀定能⾼中。若真如梦中所兆墙壁上种⽩菜“中”不了,传扬出去,岂不名誉扫地?既然⾼中⽆望,那⼜何必去参加这次考试,做那⽆⽤功呢?我还是早点回家寻个学馆教书过⽇⼦算了。
  何举⼈主意已定,当即回旅店收拾⾏李准备回乡。旅店⽼板杨成龙看到,⼼中诧异,忙问道:“何举⼈,⼤考在即,你收拾⾏李却是为何?难道是嫌⼩店招待不周要往别处投宿?”何举⼈见杨⽼板误会,只好解释道:“杨⽼板此⾔差矣,学⽣并⽆他意,只是不想参加这次考试,打算回家乡去了。”杨成龙⼀听,追问道:“这⼜是为何?”何举⼈这才将昨晚之梦及刚才街上李半仙的话细细说了⼀遍。不想杨成龙听后哈哈⼤笑起来。何举⼈见状问道:“杨⽼板因何发笑?”杨成龙⼀本正经道:“何举⼈呀何举⼈,你可真是聪明⼀世糊涂⼀时。你想,⼀个梦就能决定你⼀⽣?那李瞎⼦为了混饭吃,随⼝编的胡⾔乱语你也相信,那你这⼗年书岂不⽩读了?再则,你所做的梦在我看来完全是些好兆头,不信请听我解⼀解此梦如何?”
  何举⼈听了半信半疑道:“那依你说⼜是怎样呢?”杨成龙⼿拈胡须慢慢答道:“你梦见墙上种⽩菜,说明你此次科考定能⾼种(中);下⾬天头戴⽃笠⼿撑⾬伞出门,说明你复习准备得相当充分,正所谓有备⽆患啊;你和表妹背靠背同睡⼀床,说明你翻⾝和表妹⾯对⾯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你们的婚姻⼤事马上花好⽉圆。何举⼈,此梦这样解说也很合乎情理,你说是不是?再说,咱抛开此梦不说,⼤考就在眼前,这是多少学⼦梦寐以求的时刻,你若不参加这次考试,就根本没有考中的机会了,岂不⽩费了⼗年寒窗苦读,辜负了⽗母和教育过你的师长?你若参加这次考试,就有了考中的机会,⼀举成名就在此⼀搏。”
  听了杨⽼板的话,何举⼈顿觉眼前⼀亮,细想想觉得有道理,⾃⼰复习得如此充分,岂能临阵脱逃?于是马上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继续在“吉祥”旅店认真复习。考试那天,他信⼼⼗⾜地⾛进考场。
  功夫不负有⼼⼈,他⾼中探花。
  同样⼀个梦,由于两种截然不的解说,却使何举⼈改变了⾃⼰的命运,也使他明⽩了这样⼀个道理:命运要靠⾃⼰去掌握。
【篇⼆】有趣的民间故事精选
  ⿅⾢县太清宫镇的⼈们都知道,太清宫西边不远的⼩吴庄有⼀⼝出⼟的⽯匣,上⾯刻有⼗个⼤字:“要得⽯匣开,还得唐王来。”这⼗个字引出⼀段历史传说来。
  唐朝李渊追封李⽼君为⾃⼰的祖先,后来李渊的⼉⼦李世民当了皇帝,便特意从京城长安赶到曲仁⾥⽼⼦庙祭祖烧⾹。
  李世民来到⽼⼦庙,⽼道姑派个⼗七岁的⼩道姑侍侯。这⼩道姑⾝穿道袍,头扎道⾓,⽩⽩嫩嫩的脸蛋,衬着⿊丝⼀般的头发,长得要多齐整有多齐整,⼩道姑给李世民端来⼀盆洗脸⽔,盆沿上放条⼿⼱,李世民洗过⼿,暗道:“这⼩道姑长得这样好,咋舍得出家呢?别看⼈家是出家⼈,瞧那三宫六院都没着⼥⼦长得齐整。”他⼀边想,⼀边抠⼿指甲,抠着抠着⽤⼿指头⼀弹,把⼀滴⽔弹到了⼩姑⼦的脸上,⼩道姑脸⼀红,抿嘴⼀笑⾛了。
  这⼩道姑是个聪明⼥⼦,她回到⾃⼰住房,越想越觉得唐王对她有意。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到李世民住的客厅⾥,往李世民床前“扑通”⼀跪:“万岁在上,⼩⼥⼦俺讨封来了。”李世民问她为啥讨封,⼩道姑把他弹⽔的事和回房后⼼⾥想
的叙述⼀遍。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实在⽆意,你是出家⼈,不该有这种想法。”
  ⼩道姑⼜羞⼜恨,转⾝就⾛,她回到⾃⼰住房⾥,越想越难过,就⽤三尺⽩绫悬梁⾃尽了。
  再说李世民在客厅⾥刚刚闭上眼睛⼊睡,就看见⼀位⽩胡⼦⽼头来到他的床边,指着他说:“我是⽼⼦,世民哪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道姑本来⽆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见钟情,弹她⼀脸⽔,反
说⼈家不该讨封,你们⼆⼈前世有缘,本该今⽇成亲,不可为了⾃⼰的⾝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李世民醒来⼀想,才知道是做了⼀场梦。他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正要派⼈去叫⼩道姑,听⼈说⼩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李世民想起是⾃⼰把⼩道臊死的,⼼如⼑绞,后悔万分。为了赎回⾃⼰的过错,就把⼩道姑死后封宫,⽤⼤⽯匣把⼩道姑⾦⿍⽟葬,⽯匣上的盖上刻了⼗个⼤字:“要得⽯匣开,还得唐王来。”现在这个⽯匣还在太清宫⼤殿旁边放着呢。
【篇三】有趣的民间故事精选
  雪魄冰花凉⽓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钩新⽉风牵影,暗送娇⾹⼊画庭。
  明代诗⼈沈周的詠栀⼦花已经把栀⼦花的清⾹、纯洁、娇态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每年初夏,栀⼦花开满每家每户,⼈⼈喜爱⾄极。特别是⼥⼠更爱她,⾐服上,发髻上都佩戴着她。⼀阵阵清⾹,清新怡⼈,沁⼈⼼脾。
  说起来栀⼦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栀⼦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枝仙花,名号栀⼦花仙⼦,她看见⼈间只有⼀些⼩花⼩草,没有⼤点的鲜艳的花朵。于是她就下到⼈间,变成⼀棵栀⼦花树长在⼀处
荒坡上。⽇晒⾬淋,⽣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穷汉⼦。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给她浇⽔,施肥,悉⼼照料。花树很快就有了⽣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碧绿,油光⽔滑。初夏开满了洁⽩的花朵,芳⾹素雅,特别招⼈喜欢。穷汉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加壮美。
  穷汉是个长⼯,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开门就闻到了⼀股饭菜的⾹味,他很奇怪,他孤⾝⼀⼈,⽆亲⽆故,是谁帮助做的饭菜呢?以后⼀连⼏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就多了⼀个⼼眼。
  这天,他故意装着出门的样⼦,⾛了没⼏步就回来躲在外⾯,偷偷的往家⾥看。这时,只见⼀素⾝⽩⾐的⼥⼦从花树上下来,飘进了他家。穷汉吓呆了,他壮着胆⼦进屋问道:“姑娘你是谁?”⼥⼦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是栀⼦花仙⼦,来到⼈间,⼀时不适应⼈间环境与⽓候的⽣长,是你在我危难时出⼿相救,你是我的恩⼈,如果你不嫌弃,我愿嫁你为妻。”穷汉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娶她了。
  婚后他俩对门前的那棵栀⼦花更加爱护有加,栀⼦花仙⼦还将栀⼦花的枝条剪下来插枝繁殖,他俩的门前栀⼦花树长成了林。⽼百姓闻到这清⾹,看到这素雅的花朵,纷纷都想养,他们就将培育栀⼦花树送给⼤家,从此家家户户养起了栀⼦花。其中,有个⼥⼈,不知道收敛,经常招引⼀些不三不四的男⼈到家⾥⿁混。她也养了棵栀⼦花,就在她闹⼤肚⼦打胎的时候,抚摸了她,长的绿油油的栀⼦花树⼀下
就蔫了,没⼏天就死了。⼈们都说栀⼦花是纯洁的,不喜欢龌龊,是被那⼥⼈⽓死的。后来家⾥坐⽉⼦的⼥⼈,⼀般都不去碰栀⼦花树。
  栀⼦花是仙⼥的化⾝,⼥⼈们都爱戴着她,栀⼦花也越来越在⼈间繁茂,给⼈们带来清⾹素雅的芬芳。
【篇四】有趣的民间故事精选
  在豫北淇县城北⼏公⾥处,有⼀座思德桥,⼏百年来,关于这座桥在当地百姓中曾有⼀个动⼈的传说。
  那是宋朝仁宗年间,中原地带民风淳朴。有⼀年正逢朝廷开科⼤选,相州(今汤阴县)书⽣李牟骑着⼀头驴到京都汴梁赶考,过了碧⽔悠悠的淇⽔,临近中午他来到⼀个⼩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飞来⼀朵红云,在头顶上“喀嚓嚓”打了个响雷,天空中顿时阴云密布,劈雷电闪下起⽩状⾬来。书⽣忙从背上取下油纸伞,还没等他撑开遮⾬,却⼜云开⾬散,露出了太阳。正惊异间,突然听到前⾯桥上有⼈喊:“雷击死⼈了!雷击死⼈了……”
  书⽣李牟忙催驴向前,果见⽯桥上围了七、⼋个⼈,⼀个六⼗多岁的⽼⼈静静的躺在那⾥,已经没有⼀点⽓息,⼀个三⼗多岁的男⼦正给⽼者放下绾起的裤腿。
  “天理何在呀!”⼀个⽼太太在⼀旁哭泣着,“⼀辈⼦修桥补路,到头来落得这样⼀个下场。”
  “哎,……,”其他⼈也纷纷摇头叹息。
  “怎么回事?”李牟好奇的问围着的⼈。
  “唉!⼠⼦呀!赵⽯匠这辈⼦⾏善积德,我们脚下的桥就是他费了⼗年时间筑起的,没曾想⼀个⽉前刚建好,就……”。当地⼈很尊崇读书⼈,忙回答他。
  李牟⼼⾥⼀阵激动:难道*⼈说的好⼈不长寿?正沉吟间,这时有⼈让他给死者提⼏个字,他⼆话没说,拿出笔砚,略⼀沉思,便在⽼者左臂上写下⼀⾏字:⾏善不好作恶好。写完顿觉不妥,旁边的⼈也唏吁起来,于是⼜在⽼者右臂上写下:⾏善更⽐作恶强。然后才与众⼈道别,往京城⽽去,⼀路上⼼情上下不定,满脑⼦都是做⼈⾏善好还是作恶好的事。
  ⼆⽇后李牟到了京城,了⼀家旅店住下,⼀夜⽆话。第⼆天⼀早他洗漱完毕,独⾃⼀⼈出店在京城⾥闲逛。京城果然是热闹⾮凡,由看不完的繁华景象,他正忖思间,街道上⼏匹马迎⾯⽽来,上⾯⼏个官兵⼝⾥喊着:“出皇榜喽!出皇榜喽……”纵马呼啸⽽去。
  李牟举⽬望去,果然有⼀堆⼈在那⾥看皇榜,只见⾥⾯有⼀个举⼦模样的⼈⾼声朗诵着:“……三⽇前太⼦临世时,左右胳臂上各有⼀⾏字迹:⾏善不好作恶好,⾏善更⽐作恶强。……今遍寻各位奇能异⼠,
前来解朕⼼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惊:天下竟有这等奇事,若不是这两⽇亲⾝经历,是万万难以使⼈相信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揭下皇榜。在⾦殿上,他向仁宗天⼦详述了两天来⾃已的所见所历,仁宗让他写出那两⾏字让两班⽂武⼤⾂核对笔迹,果然分毫不差。于是⼜派快马去访,打听到那赵⽯匠刚刚下葬。仁宗不再疑虑,随即加封李牟为本科第三名探花,⾐锦还乡。
  李牟回家路过那座⽯桥,专门停下官轿,给那座桥取名为“思德桥”,并把⾃已知道的故事讲给村⼦⾥的⼈听,告诉⼈们赵⽯匠⼀⽣积德,死后转⽣帝王之家。所谓天理昭昭,善恶有报,让⼈⼴传这善果之事!
  这故事在当地⼀直流传⾄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