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初中课外阅读的文言文及简单解析
一、寓言故事类
1. 《狐假虎威》
(1)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
老虎寻各种野兽吃掉他们,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不诚实,我在你后面行走,各种野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主要内容及寓意:
本文主要讲述一只狐狸利用虎王的威慑力,借以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
寓意:警示人们要警惕假象和欺骗,识破别人的伪装和伎俩。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 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 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3)主要内容及寓意:
本文主要讲述一只河蚌和一只鹬鸟争夺河边沙滩上的阳光,结果互相争斗,最终被一位渔翁轻易捕获的故事。
寓意:警示人们要懂得退让和妥协,避免两败俱伤,以免让别人得利。
3. 《画蛇添足》
(1)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此酒。
(2)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到嘴的酒。
(3)主要内容及寓意:
本文主要讲述一个人为了将蛇画得更逼真,结果反而画蛇添足的故事。
寓意:警示人们要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过度追求表面效果,以免适得其反。
二、历史故事类
1. 《鸿门宴》
(1)原文节选:
鸿门宴是一段记录在东汉末年战争中的历史事件,其经过被详细地记录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以下是用文言文写的一段鸿门宴的经过:
及楚与诸侯盟约,以秦封项羽,而汉王亦得汉中。项羽既归汉王,因言曰:“楚与诸侯之约,先入关者王其地,吾当王关中。”其意欲留汉王于关中,而自往彭城。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渡河,至鸿门,吾托项羽之力以入关。然羽之封王,吾亦未得之。”羽不悦,欲攻汉王。
汉王闻羽兵起,藏匿于山中。使人谓羽曰:“小国虽微,然有大国之分。项王之封王,若能因大国之王之,吾愿东向称臣。”羽然之,乃以刘邦为汉王,而自为西楚霸王。汉王既受封,将兵东向,以取下之。
时至汉三年,汉王至鸿门,因故人张良之计,往见项羽。羽留沛公与宴,而召范增谋之。羽曰:“刘邦者,吾视之若等闲,然彼已取天下大半。吾欲以兵击之,吾意如何?”增曰:“不可。吾闻刘邦有天人之助,又有张良、陈平之谋。彼人虽少,然不可轻敌。”
羽不悦,谓沛公曰:“吾以汝为故人,而汝竟欲吞并天下。”沛公对曰:“天下大事未可定也。
今日之事,当共图之。吾欲与将军解衣推食,共谋大业。”羽闻之甚悦
鸿门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