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社会教案10篇
《冬至》社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冬至的民俗文化活动。
  2.能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制作饺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气冬至,知道它的来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听说过冬至要吃饺子或汤圆的习俗。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课件“冬至的秘密”
  幼儿用材料:《健康·社会》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你知道冬至是哪一天吗?在冬至时我们会吃什么?
  二、感知理解
  1.播放课件“欣赏吧”中的故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教师:你觉得饺子像什么?冬至时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
  小结:古代名医张仲景把药做成耳朵形状的“饺子”治好了人们耳朵的冻伤,后来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时吃饺子来保护自己的耳朵。
  2.播放课件“欣赏吧”中的电子挂图,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相关习俗。
  教师:冬至的时候除了吃饺子,还可以吃什么?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庆祝冬至节呢?
  小结:冬至的时候,大家会吃汤圆、饺子、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贺冬、送鞋等风俗。
  三、操作体验
  1.播放课件“玩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制作饺子的乐趣。
  2.请幼儿完成《健康·社会》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点。
  四、总结分享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经验。
  教师: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样过节?
  小结: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小朋友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包汤圆,讲一讲冬至节吃饺子的由来。
  活动建议
  1.教师可以布置“冬至节”的展板,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冬至节气的特点。
  2.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可以在“操作体验”环节引导幼儿一起包饺子、品尝饺子,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延伸
汤圆的图片  1.在阅读区投放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让幼儿通过图片欣赏感受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2.请家长扫描《健康·社会》封三下方小火车中主题四的二维码,到故事动画《冬至的秘密》和幼儿一起欣赏,并商量、制订家庭庆祝冬至的计划。
《冬至》社会教案2
  1、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x1年12月22日(冬至),晚上7:00—9:00
  地点:暂定食堂三楼南侧(注:陈禹希之前提过意见说可以在地铁站附近租一间房子,就一晚上,不会很贵。但考虑到由于是晚上,回来会很迟,不怎么安全,而且天气还特别冷,我个人认为不怎么可行,不知各位还有什么其他建议)
  2、活动目的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我国北方历来有包饺子的习俗,为了让大家能够真正过上冬至节,我们特别举行这次冬至聚会。
  3、活动流程及任务分工
  1、包饺子教学
  大概时长:20分钟
  鉴于有些同学不会包饺子,也为了能够让每位同学都能亲身动手参加这次活动,特设此活动。
  现在需要资深“教师”三名,在活动当天为大家展示如何包饺子,想学的的可以自己动手,三
位“教师”要手把手教,确保每个想学的同学都能学会。
  所以现在就需要各位“行家”踊跃报名!
  2、包饺子比赛
  大概时长:40分钟
  简单规则:一男一女为一组,二人合作包饺子,组数不限。每组包20个饺子,由三位“美食评论家”进行打分,胜出的一组将有丰厚的奖励。
  评分标准(仅供参考):速度快(40分),饺子美观(40分),两人配合默契、花样多(20分)
  前期准备:需要统计大家谁会包饺子,并随即分组,还有三位“评委”也要经过选拔。
  3、文艺表演
  大概时长:40分钟
  在饺子包完之后,中间有一段时间要等饺子煮熟,这段时间内进行文艺表演,比如相声、
歌舞、舞蹈等,务必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前期准备:由文艺委员负责鼓励大家积极展示才能并做好统计,最后交给班长,以便安排时间。
  4、活动物资准备
  1、饺子馅、面,盘子等——乔明伟负责
  2、“评委”、“参赛者”、“教师”人员报名及选择——刘瑞琪
  3、现场照相、录像、录音,以及音乐的播放等(需电脑、照相机两部)——乔忠正、李璇
  4、现场文艺表演者报名及统计——文艺委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