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评价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说课不同于上课,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过程是在说课中所无法体现的,所以,在评价说课时,为了对教师负责,为了对教师能尽量做出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价,在说课的评价标准中,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在评价项目上,做到贴近上课的要求,符合说课的特点,使教师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潜在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对一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来说,也会有益处,使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尽心尽力。
(二)科学性原则
在说课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科学性,尽量减少随意性,这样才能使评价能更接近教师真实水平,使评价达到预期的目的。评价指标必须反映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为更好地上课服务,更好地反映出上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必须本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导向性原则
一方面,我们评价说课是要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并反映着领导者、管理者的主管意愿,使广大教师最大限度地、积极地参与,从中受到教育,并出自己的不足,进而努力学习、工作。另一方面,说课的评价标准,要注意到与一般课堂教学评价之不同,说课的评价标准更应注意整个课程设置的原理,每个问题都要说出道理。简言之,说课是重在说理,要能把道理说清楚,所以,说课的评价标准重在说理部分。如何把道理说得深、说得透,将是每位说课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评价的指标的具体要求,也体现在说理之上,要体现对说理的导向作用。
(四)可行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贴近说课的原则,指标要具体,要便于操作,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要让全体教师能接受,并使评价者能准确地评价一位教师。要使教师确实能从中受到锻炼,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吸取营养和教训,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努力工作,使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指导性原则
说课的评价对被评教师本人来说,是一次锻炼学习的好机会。从评课的结果上,教师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得与失,可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听课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深刻体会到哪个方面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局限,哪些方面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不论是评价人员、被评人员还是观众,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评价应起到指导他们继续工作,并在今后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更加努力为教学工作做出贡献的作用。
       
教师
学校
年级
总分
科目
课题
日期
评委
一级指标
权重
     
等级及得分
A
B
C
D
(一)
教材分析
0.16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6
5
4
3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5
4
3
2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
5
4
3
2
(二)
教材处理
0.10
4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5
4
3
2
5)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
4
说课教案
3
2
(三)
教学方法
0.10
6)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5
4
3
2
7)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5
4
3
2
(四)
教学手段
0.08
8)教学手段新颖
4
3
2
1
9)教学手段实用
4
3
2
1
(五)
教学程序
0.38
10)新课导入
4
3
2
1
11)新课讲解
10
8
6
4
12)演示、探究
10
8
6
4
13)反馈练习
6
5
4
3
14)归纳总结
4
3
2
1
15)板书设计
4
3
2
1
(六)
教学
基本功
0.18
16)语言
4
3
2
1
17)板书
4
3
2
1
18)教态
4
3
2
1
19)教案
6
5
4
3
评课意见
说课评价表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说课评价表之前,仔细研究说课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的意义、确定评价标准的原则以及评价表的使用方法。
2)评价人员应先拿到被评者的说课教案,了解说课教师的一般情况,将相关的项目填写于评价表中。
3)评价人员在被评人员说课的过程中,逐项在评价表上打分。打分时只须在相应项目的相应分数画一圆圈即可,如被评教师某项得8分,在8的周围画一圆圈,即得,然后将所有指标的所得的分数相加,即为该教师的总分。
4)评价总分得出后,针对某些有特殊优点或严重缺点的若干项目,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填写在评价意见栏内,以便交换意见或提问题时选用。
5)本表采用百分制记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一般,59分以下为较差。
6)评委不得少于7人,授课人最后得分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评委评分的平均值。
各项评价指标的涵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涵义:阐明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或本册教材或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刚刚学到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讲解这段内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涵义:确立教学目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尊重课程标准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涵义是:重点难点确定准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及方式方法。
(二)教材处理
4)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涵义:针对本节内容,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
5)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涵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学材料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
(三)教学方法
6)教学方法及依据。涵义:阐明本节课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
7)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涵义: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实用性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
8)教学手段新颖。涵义: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说课时所用教学手段。
9)教学手段实用。涵义: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论是在上课时,或者是在说课时,都能联系教学内容,要熟练操作,切实为教学服务,并力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五)教学程序
10)新课导入。涵义: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运行教学。
11)新课讲解。涵义: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12)演示、探究。涵义:说明演示实验的操作要点,个性化创意。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宗旨,如何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
13)反馈练习。涵义: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性。
14)归纳总结。涵义:本节内容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15)板书设计。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就这节内容,如果是在上课时,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板书设计布局要合理,能反映一堂课的梗概和黑板上所出现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基本功
16)语言。涵义: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
17)板书。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教师在说课时所写的板书,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个字。板书要醒目,字迹要工整、美观、大方,设计要合理。
18)教态。涵义:教师在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
19)教案。涵义:这里的教案是指说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