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说课稿
望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
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级网络技术  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王兴美团创始人  教学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泰山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我国跟泰山有关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有的同学可能登泰山遥望过远方,也有同学并没有去过。无论去过与否,今天我们跟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望岳》吧!
  这样导入,可以介绍泰山的地位,引用诗句,也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年故事(二)整体感知
  于诗歌而言,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教师难以讲解出来的意境、心境等,在反复朗读、体味下就可以神奇般地解决。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青龙岩
  然后,我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确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所作,当时的诗人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为后面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最后,通过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自主疏通诗意。了解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就是深入地和作者对话,深入地跟文本对话。在这一部分,我会通过小组讨论望岳赏析
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望”这个字对诗歌进行解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我先引导学生到诗眼——望。然后诗人“望”到了什么,接着,利用情境体验法,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杜甫,对所望到的景进行描述。既锻炼了学生翻译诗歌,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好理解。最后引出虚实结合和诗人所表达的凌云壮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作者的胸怀的理想。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整个过程中,注重朗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以读促悟,以读带动学生的分析鉴赏。
  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把这个角度研究透、研究深,进而能够欣赏全诗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作业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拓展延伸,学生观看泰山的照片和视频,思考:在歌颂泰山的诗歌当中,这首诗被看作是顶峰,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谈谈喜欢这首诗的理由。学生可能会提出讲求炼字,富有哲理美,虚实结合等妙处。
  最后,我会总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人登山观海确实均有一番感慨,写景精彩,抒情动人,说理韵味深长。今后,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理解。并布置作业:背诵本诗。把本诗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散文。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学生学有所获。
望岳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中的《望岳》。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