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
【篇一:24 寓言四则  教案】
24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会概括寓意
2、在朗读中分析概括寓言的寓意,并能转换视角,灵活多变地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
3、翻译《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故事情节。
4、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 教学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画蛇添足自相矛盾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黔驴技穷  狐假虎威
二、知识介绍----寓言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 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 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寓言的特点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三、《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希腊神话中相关人物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
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四、品读课文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4.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指着自己的雕像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幸灾乐祸地“笑”着问,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语气急切(满有把握)。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点明寓意: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五、比较阅读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明确:原文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六、课文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生动描述,变化统一,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
第二课时  蚊子和狮子
教学要点:
一、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粘住。
二、品读课文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3.点明寓意?
骄兵必败
三、合作探究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蚊子:冲、咬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3、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形象?
拟人语言、动作、心理
4、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不同。
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吹起了进军号角。
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四、课堂总结
寓意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 拓展延伸
自编寓言练习。
题目:  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
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无论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还是续编情节、自编故事时,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然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视具体情况,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穿井得一人》
  一、情景激趣
二、自 学 检 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国:国都。道:议论
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于:在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三、质疑解难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四、合作探究
1、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欺骗。】——(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
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